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wù) 社會服務(wù)
民進會員張華:“建設(shè)連云港人的文化家園”
民進會員張華
“建設(shè)連云港人的文化家園”
記者 蔣天羚 李 可 通訊員 滕翠紅
城市是有靈魂和記憶的生命體。曾經(jīng)位于連云港市民主路老街的大華百貨承載著不少連云港市民的兒時記憶,。對連云港市民進會員張華來說,,大華是無可替代的存在,是他們這一代連云港人文化的根,。而她在接手大華文化交流中心的經(jīng)營后,也賦予了大華新的生命力,。
“無論物質(zhì)生活得到多大的改善,,回到這里還是充滿了各種回憶。會想到小時候為了來這里買把玩具小手槍,,去偷媽媽好不容易攢下的牙膏皮,。那個時候小手槍要幾毛錢,而每個牙膏皮只能賣幾分錢,?!毙∈謽尞斎徊蛔阋源磉B云港的文化,,但卻是張華他們一代人難忘的生活記憶。張華的爺爺是一名打鐵匠,,張華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爺爺打鐵時聽的戲曲、奶奶過年時為她做的面塑小動物,、剪的窗花,,都在張華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容顏在衰老,,知識在豐富,成長空間在發(fā)展,,但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內(nèi)在東西的變化,,直到時間推移,小時候的記憶越來越清晰地展現(xiàn)在面前,,文化傳承就成了我們這一輩的責任,。”張華介紹自己接手大華文化交流中心的初衷,。
2016年,,在張華的帶領(lǐng)下,大華文化交流中心推出6大文化惠民工程:大華劇場,、大華手藝,、大華講堂、大華曲藝,、大華讀書,、大華展覽。從此以后,,每周五晚上的大華劇場總是準時上演連云港老人喜愛的戲曲節(jié)目,,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海州特色的軟平、疊落,、鸝調(diào),、南調(diào)、波揚等五大宮調(diào)被更多年輕人熟知,;每周六上午,,孩子們蹦跳著來到大華文化交流中心,學習免費的面塑,、葫蘆雕,、拓片等傳統(tǒng)工藝,上一輩人珍愛的面塑小動物可以一代代傳承下去,,更多孩子在春節(jié)時能夠感受父輩們體驗過的快樂和滿足,;重要的文化節(jié)日,大華文化中心的二樓總能見到由連云港市民創(chuàng)作展出的書畫,,藝術(shù)不再高高在上,,讓藝術(shù)走進人群中,民眾參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背后是整個城市文化文明的展現(xiàn),;而在大華講堂,,市民們感興趣的攝影課、戲曲課,,一講就是十堂,,群眾自發(fā)來到大華講堂,免費課堂常常座無虛席,,連連獲得大家滿堂喝彩,;大華讀書與市教育局合作,每個星期都會吸引大量的老師,、學生,,一起參與“為你朗讀”“為你讀詩”“最美領(lǐng)讀人”活動……
在大華文化交流中心,隨處可見的古董擺設(shè),,古色古香的戲臺,,茶香裊裊的茶室,與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相得益彰,,毫不違和。這里是所有連云港人的文化家園,?!斑@里一切活動都是公益免費的,就像這里的文化,,只要你喜歡,,人人都可以觸摸到?!睆埲A說,。
公益意味著不光要花錢,還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精力,,張華自己出資,,自己調(diào)配得力干將,負責大華文化交流中心的日常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少時間都在與人打交道,。但張華無怨無悔:“我本身就是連云港市政協(xié)常委、民進會員,,我從創(chuàng)業(yè)起就是做的文化行業(yè),,擔負起文化傳承的社會責任,,對我來說這個過程有艱苦,也有熱愛和幸福,?!?/p>
“大華終究不會是我的,但是在大華的歷史長河中,,當我年老的時候回憶起我們經(jīng)營的這一段,,這都是值得回憶的事情。小的時候這里沒有開放,,我只能朝里張望,,大華承載了很多連云港人的回憶,如果大華文化交流中心乃至這條老街,,能讓連云港人感受到文化之根,,那我做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睆埲A說,。
編輯:李晨陽
關(guān)鍵詞:連云港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