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孤兒收養(yǎng)需制度護航
因“21年來耗資數百萬收養(yǎng)118名遺孤”的事跡飲譽極廣,,被譽為“愛心媽媽”的河北武安“農民”李利娟,日前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多家媒體報道,,引發(fā)外界關注的李利娟“愛心村”3年未年檢遭關閉事件,,有了新進展,。武安當地政府5月5日通報稱,,已依法取締李利娟福利愛心村,,所涉孤兒棄嬰全部妥善安置。武安官方還披露,,經過查證,,李利娟涉嫌多起敲詐勒索犯罪、擾亂社會秩序犯罪,,目前已被刑事拘留,;她名下賬戶有人民幣2000余萬元、美元20000余元,,公安機關已查封,,案情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李利娟被刑拘,,其“愛心村”被取締,,讓很多人為之驚詫:涉嫌多項罪名勾繪的“惡”跟收養(yǎng)上百名棄嬰呈現的“善”之間,反差之大,,可以說是“判若霄壤”,。很難想象,這兩個“李利娟”是同一個人,。正因如此,,許多人的腦洞又不甘清閑,腦補出很多種可能,。
有時候,,是非真假沒那么簡單,隔著棱鏡或濾鏡看人或許只能是“知人知面”,。李利娟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現在還沒法輕易下結論。
《新京報》去年2月份的報道《“痞子”媽媽和她的104個孩子》就講到,,在武安之外,人們贊譽她大愛無邊,,在武安,,很大一部分人稱她為“痞子”;很多村民稱“這邊的人沒有說她好的”,,稱她搶人鐵礦占人土地,,有網帖也指控其惡行多端。這究竟是“譽之所至謗亦隨之”還是確有其事,,有待考證,,但無疑為觀察其人其行提供了更豐富的信息旁證。
李利娟面臨的臧否處境很個案化,,卻也引人思考:“愛心媽媽”的人格臉譜能否是多面的,?有道德瑕疵或法律污點者,,是否適合收養(yǎng)大批孤兒?而最重要的公共啟示就是,,讓孤兒得到更好的救助,,需要制度保障和護航;那些孩子的命運,,也不能全拴在個人品行這根“繩”上,。
李利娟的風評轉向,易讓人想起袁厲害,。袁厲害24年收養(yǎng)了超過100名棄嬰,,也曾被稱作“愛心媽媽”,但2013年初有媒體披露了袁厲害的“另一面”——將孩子以殘疾程度和相貌分等級,;自購或自建房20多套,;為維持好人形象裝窮等,引發(fā)輿論嘩然,。
從袁厲害到李利娟,,其可能存在的形象反轉,既點出了監(jiān)督不到位下收養(yǎng)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也直指救濟與收養(yǎng)方面制度的缺位,。
首先,這些“愛心媽媽”收養(yǎng)上百名孤兒,,看起來像是在兒童福利機構缺位的背景下“替制度盡責”,。這倒不是說要政府包辦,而是說不能將公共責任轉嫁,。要將合理兜底和對民間收養(yǎng)的規(guī)范管理監(jiān)督結合,,避免“政府解決不了”、“民間解決不好”,。也只有保障得力,、監(jiān)督到位,才能約束“借收養(yǎng)謀私利”,,避免孤兒的境遇完全受制于個人德行,。
其次,現實中有些真的“愛心媽媽”收養(yǎng)孤兒確系出于善心,,那也要為這些人道主義救助行為提供合法化渠道,,讓其告別“非法而合理式的存在”。有專家就稱,,家庭寄養(yǎng)優(yōu)于政府收養(yǎng),,可當下收養(yǎng)門檻偏高;對那些有精力也有心“集中收養(yǎng)”者該提供資金,、培訓,,扶持她們建正規(guī)福利院,,但這類引導鼓勵社會化參與的舉措也不足。
如今,,武安官方已將“愛心村”孤兒統(tǒng)一安置,,這是值得肯定的補救性兜底舉措。但毫無疑問,,袁厲害,、李利娟們從被盛贊到被質疑的背后,顯然該有更多“補牢”以防“亡羊”的措施,。也只有盡早補上公共保障和收養(yǎng)制度仍存的漏洞,,才能避免將孤兒置于個體灰色收養(yǎng)的不可測的風險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收養(yǎng) 孤兒 李利 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