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不要讓不達標的課程玩壞了“通識教育”
日前,,復旦大學宣布將啟動新一輪課改,,集中清理一批不符合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其中包括一些因人設課或是質量不達標的課程,。此舉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次,,備受關注,。(《文匯報》4月9日)
一般而言,在中國高校之中,,通識課指的是除專業(yè)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因之也被稱為基礎課、公共課,,很多還是選修課,。而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的概念,并開設通識課程,,則是近些年的事情,。
與過去國內高校偏重的專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不同,,通識教育更強調知識的融會貫通,,博學與精專的和諧統(tǒng)一,主張通過發(fā)展個性,、鼓勵博學多識以培養(yǎng)出完全,、完整的人。國內高校能夠迅速在通識教育上形成共識,,并開出大量的通識課,,確實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包容,、開放的大學精神,。
然而,有了通識課,,并不意味著學生和社會的要求就能得到滿足,。在高校里,某些通識課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這與國內高校對通識教育的認知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大的關系,。通識教育不是簡簡單單的“水課”,也不是花里胡哨的興趣課,,而是一個知識人打好底色的重要課程,,其要義在于博采眾長、觸類旁通,,在于培養(yǎng)尋求真理的能力,,在于既能夠腳踏實地,又能夠仰望星空,。如果只是把通識課看作是傳授一些零散知識的“幫閑”課程,,必然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大學里的通識課為何上不好,?背后的原因不止一種,。如果開設了通識課,卻依然用僵硬刻板過時的教法,,自然難以讓學生歡迎,。另外,通識課上不好,,也與時下很多大學教師敷衍塞責,、不思進取有關。再好的課程設置,,都可能被不負責任的教師毀掉,,而如果教師用心,就算是原本被認為單調艱澀的課程,,也能收獲好評,。
去年年底,一段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陳果在課堂上“談優(yōu)雅”的視頻走紅朋友圈,,她的課正是常被視為枯燥無趣的通識思政課程,。然而,,陳果的課卻廣受好評,改變了學生們對思政課的刻板印象,?!吨芤住贰⒘簡⒊摹墩撔≌f與群治之關系》,、楊絳的《我們仨》,、葛兆光的《中國十大經典》、特里·伊格爾頓的《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各時代,、各領域的經典作品,,都會出現(xiàn)在思政課上,有引述,,有思考,,有分析,讓學生欲罷不能,,這樣的課程當然受學生歡迎,。
總體而言,當下大學里的通識課程出現(xiàn)了問題,,需要檢討的并不是課程本身,,而是學校對通識教育的認知,以及師者究竟有沒有用心去承擔起傳道授業(yè)的責任與使命,。那些因人設課或是質量不達標的課程當然應該盡快清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體系建設,,加大對本科生的教育培養(yǎng)力度,,真正讓通識教育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不要在耽誤了學生的同時,,也玩壞了“通識教育”的概念,。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課程 通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