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北方遇大范圍沙塵天氣:覆蓋范圍廣 污染程度重
3月28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沙塵天氣籠罩,出港航班飛機在跑道上等待起飛,。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覆蓋范圍廣 污染程度重
我國北方遭遇大范圍沙塵天氣
還沒來得及告別持續(xù)多日的霧霾天,,人們又迎來了沙塵天,。3月28日,包括北京在內的我國北方多地遭遇大范圍沙塵天氣,,PM10成為多個城市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爆表”,引發(fā)關注,。
在不少民眾眼中,,沙塵天氣近些年已明顯減少,這次為何卷“土”重來,,又為何同霧霾天氣一起出現(xiàn),,其成因和后續(xù)影響如何?今天下午,,中國氣象局舉行媒體通氣會通報有關情況,。
“土”從哪里來
在今天的媒體通氣會上,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說,,3月26日~28日的沙塵天氣已遍布包括新疆南疆,、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影響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
桂海林說,這次沙塵天氣具有覆蓋范圍廣,、影響時段集中,、空氣污染程度重等特點。3月26日~28日,,內蒙古中東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及東北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揚沙或浮塵,并出現(xiàn)5~7級風,陣風達8~9級,。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局地出現(xiàn)沙塵暴,,最低能見度不足400米。
談及這次沙塵天氣的成因,,桂海林在會上展示一張沙塵路徑圖,,其中顯示此次沙塵天氣的“沙塵粒子”主要來源于蒙古國,后經內蒙古到華北,,再影響到北京,。
他說,此次影響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氣旋發(fā)展強盛,,從蒙古國起源的沙塵天氣,,隨氣旋東移發(fā)展,攜帶上游的沙塵一路向西,,影響到京津冀及東北地區(qū),。
過去這些年,我國針對沙源地的治理效果顯著,,桂海林說,,尤其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植被的種植,、防護林的種植,,對沙源地治理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這并不能排除可能還會有更遙遠地區(qū)的沙塵輸送——比如這一次來自蒙古國的沙塵影響,。
桂海林還告訴記者,,3月以來我國北方地區(qū)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其中內蒙古中部及華北等地降水偏少三到八成,,氣溫偏高2~6℃,加之北方地區(qū)地表土壤已基本解凍,,氣象條件有利于沙塵天氣的生成,。
來自中國氣象局最新消息顯示,預計未來10天,,冷空氣和氣旋活動較為活躍,,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區(qū)東部等地多揚沙或浮塵天氣,,局地有沙塵暴。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甘肅西部及華北北部等地還將有一次沙塵天氣過程,。
不過,桂海林提到,,預計4月份,,歐亞中高緯度地區(qū)環(huán)流呈明顯階段性變化特征,上旬北方地區(qū)冷空氣活躍,,沙塵的動力輸送條件較好,,華北地區(qū)出現(xiàn)沙塵天氣的可能性大;中,、下旬北方冷空氣勢力轉弱,,不利于華北地區(qū)出現(xiàn)沙塵天氣。
霧霾沙塵為何一同出現(xiàn)
在這次沙塵天氣之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民眾正在經歷一次霧霾天氣,,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通報稱,,3月25日~27日,,這一地區(qū)有中度至重度污染過程,原本28日空氣質量將轉好,,但沙塵突然造訪。
其結果是,,PM10取代PM2.5成為這一地區(qū)大氣首要污染物,,PM2.5、PM10指數均異于常日,,空氣質量“爆表”,,達到“嚴重”的大氣污染。
在一般的認知中,,霧霾,,可以靠風吹走。而沙塵,,則需要靠風吹來,。那么這一次,風帶來了沙塵,,卻沒能吹走霧霾,,是否屬異常現(xiàn)象,?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首席預報員朱莉莉說,,一般來說,有冷空氣來,,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大氣擴散有所幫助,。不過,這次天氣過程中,由于西北方向的氣流比較強,,將沙塵直接從西北沙源地(蒙古國),,帶到內蒙古、華北等地的上空,,隨即將沙塵“沉降”下來,,帶來了更多的污染物,就使得這些地區(qū)PM2.5,、PM10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恒德則從氣象角度更為直接地解釋道——這次天氣過程中,,“北京地面上并沒有‘看到’風”,。
他說,這次冷空氣來襲,,主要作用在“高層”,,即高空中有氣旋和風的輸送,,將浮塵粒子帶到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等地的上空,隨即下落引起沙塵天氣,。但相應地,,地面上并沒有明顯的風,。
張恒德說,,以往,,人們看到比較強的沙塵暴天氣會伴隨著明顯的大風,,持續(xù)時間比較短,但這一次沙塵天氣的風速較小,,造成的并非沙塵暴,,而是浮塵天氣,其持續(xù)時間將更長一點,。
未來沙塵天會否趨多
另有一個疑問備受關注,,即這次之后,我國出現(xiàn)沙塵天氣的頻率是否會增大,?
張恒德談及這一問題時稱,,從整體來看,我國沙塵天氣出現(xiàn)次數仍呈下降趨勢,,2000年~2017年,,沙塵的日數呈現(xiàn)出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逐漸遞減。
具體來看,,2000年~2017年我國平均沙塵天氣過程次數(13.8次),,較常年平均(14.9次)偏少1.1次。尤其是2011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有10次沙塵天氣,,比過去平均沙塵天氣過程次數有明顯下降。
就北京而言,,來自北京市氣象局觀象臺沙塵資料統(tǒng)計顯示: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沙塵最嚴重,春季沙塵日數平均多達26天,;60年代~80年代,,沙塵日數有所下降,在10~20天之間波動,;90年代以后~21世紀初,,沙塵日數明顯下降,在5~7天左右,;2010年以后(2011年~2017年)平均沙塵日數在3天左右,。
北京市氣象局(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翟亮今天在媒體通氣會上表示,,從氣候變化趨勢看,,目前北京沙塵天氣處于年代際偏少的背景下,但春季為沙塵天氣多發(fā)季節(jié),,部分時段仍有可能出現(xiàn)較重沙塵天氣,。
桂海林也給出一組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北方地區(qū)已出現(xiàn)4次沙塵天氣過程,,略少于近10年同期平均次數(4.4次),,與去年同期持平(4次)。他說,,在氣候背景非常差的條件下,,可能局部沙塵次數有所增多,但不影響總體下降的趨勢,。
中國氣象局環(huán)境氣象中心高工張碧輝告訴記者,,除了沙源地治理之外,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我國氣候也呈現(xiàn)出明顯變化——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而言,,大風天氣發(fā)生的日數明顯減少,這也是導致近些年沙塵天氣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本報北京3月28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8年03月29日 04 版)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北方遇大范圍沙塵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