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政務App切莫搞形式主義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給百姓生活帶來越來越多便利和實惠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適時推出“指尖上的便民工程”——政務App,。可是,,這項惠民之舉在現(xiàn)實中卻多淪為浪費,,飽受詬病。
“讓群眾少跑腿,,讓數(shù)據(jù)多跑路”,,既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政府的正確追求,也是政府行為的必然選擇,。若從理念,、長遠或大局的角度來看,推廣政務App,,怎么說都沒錯,。但問題是,老百姓并不買賬,,平均評分不足3分(滿分5分)似乎說明了一切,。那么,究竟是何原因?qū)е逻@種尷尬局面呢,?
首先,,表里一時尚難統(tǒng)一。政務App本質(zhì)上僅是便民渠道,,而非幫助百姓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簡言之,是表而非里,。如果僅僅花大價錢開發(fā),、推廣、安裝政務App,,而沒有切實改變機關(guān)“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主義作風,,沒有與政務App相匹配的政府管理,、服務能力,,即使投入再多、配置再先進的政務App,,也很難真正借此便民,、惠民。既然不能借此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管理,,久而久之,,當然會廢弛,,會閃退。
其次,,以政績?yōu)殚T檻值的用人制度和壓力型體制,。政績雖不是各級組織考察用人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主要標準,,卻常是各級主政官員晉升的門檻值,。沒政績常會被視為沒能力;沒能力,哪個上級會重用,?因為通常情況下上級也需要政績,。政績從何而來?當然從各種各樣的重點任務和考核指標的落實中來,,于是產(chǎn)生了以任務和指標層層下壓,、權(quán)力和資源層層上收為特點的所謂壓力型體制。
關(guān)于壓力型體制,,不少學者都持負面看法,。但是,它也有其優(yōu)點,。熟悉中國地方政府體系及其運作的人都能深深體會到,,今冬京津冀之所以能展現(xiàn)超出想象的治霾效果,正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由上到下強有力地推動以“清潔空氣”“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點任務為中心的考核指標的落實,。
不過,,一切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政府績效考核制度,有時也會難免“虎頭蛇尾”,。以政務App為例,,由于它符合政府服務、管理的大方向,,被某些地方政府視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通過強力督查、考核等方式確保其在某年在某政府部門和下級政府中普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今年的重點多非明年的重點,,明年在聚精會神地狠抓明年重點的同時,有可能疏忽今年的重點,。這樣往年的重點工作可能就難以持續(xù),,甚至出現(xiàn)閑置、廢弛的現(xiàn)象,。
最后,,形式主義與利己主義的工作作風。政務App不能用或用不上,,一些地方官員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知道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去做,甚至大力推動,,原因之一便是這些人早已習慣于搞形式主義,,習慣于為任務而工作,而較少追求任務落實的最終價值和意義,。正像某些機關(guān)春天植樹一樣,,雖然搞得鑼鼓喧天、彩旗飄揚,,大陣仗地到童山禿嶺去挖土坑埋樹苗,,但在賺足了眼球后,對于施肥,、澆水等后續(xù)事宜,,乃至樹是死是活,便不再關(guān)注,。
如此種樹,,焉能有實際效果?如此推行政務App,,又怎能說不是另一種“種樹”,?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政務 app 形式主義 政府 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