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集郵愛好者意外發(fā)現(xiàn)一封信 引出兩位老兵的故事
一封41年前的信終于“寄”到了
一位集郵愛好者意外發(fā)現(xiàn)這封信并充當“信使” 引出了兩位老兵的故事
2018年1月21日,,一位來自山西太原的“信使”到河南開封,,拜訪一位他素不相識的97歲老人,并帶來了一封41年前寫給這位老人卻未寄到的書信。寄信人叫王錫齡,,早已于上世紀80年代去世。收信人藺洛濤,,這位97歲的老人見到這封遲到的書信后,,仿佛見到老友。而“信使”名叫靳凌震,,是一名集郵愛好者,,他在集郵過程中,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封信,,當他得知收信者仍然健在且住在開封時,,就千里送信……
集郵者意外發(fā)現(xiàn)一封寫于1977年的信
1月25日,記者來到位于開封市八府倉街的一座普通居民小院中,,抗戰(zhàn)老兵藺洛濤的家,。老爺子今年97歲,平常由三兒子照顧起居,,見到記者前來,,老爺子很高興,精神很好,。
“我父親身體很健康,,也就最近耳朵有點聽不見,喜歡吃肉,,每天早上要吃一個肉包子,。愛吃餃子,,平常愛看報紙……”老先生的三兒子對記者說,他非常感謝來自太原的朋友靳凌震,,大家互不相識,,能這樣做,很讓他感動,。
他告訴記者,,“信使”靳凌震今年40歲,是太原市中鐵十二局鐵道大廈企管部經(jīng)理,,平時喜歡收藏古玩和郵票,。
隨后,記者微信聯(lián)系上了靳凌震先生,,他告訴記者,,2013年,他就收藏了這封信,,這封信是他的一個朋友不知道從哪里淘來的,,因為知道他喜歡集郵,于是就把這封信送給了他,。當時這封信已經(jīng)拆封了,,他就看了信的內(nèi)容。
這封書信是王錫齡于1977年1月15日前后寫給藺洛濤的,。通過閱讀書信內(nèi)容和上網(wǎng)查詢,,靳凌震了解到,寫信人王錫齡是原國民黨少將師長,、新鄉(xiāng)起義親歷者,。在這封信里,王錫齡老人詢問了一些老同志,、老部下的狀況,,感慨韶光易逝,并且想尋找一位故友的家人,。但是不知何故,,這封書信并沒有寄到收信人手中。
靳凌震覺得盡管時過境遷,,但如能找到收信人,,也算是對先輩的尊重和敬畏?!拔沂窍虢o老人記憶里留下更深的感情,,因為在網(wǎng)上,我查到了二位老人之間特殊的經(jīng)歷,?!苯壬嬖V記者,。
40多年后這封信終于到了收信人手中
于是,從2014年,,他開始在當?shù)刭N吧等發(fā)帖,,尋找收信人藺洛濤和知情者。其間還多次前往開封,,均未找到,。2017年12月,靳凌震再次在開封吧上發(fā)帖,,尋找藺洛濤老人,。“2017年年底我收拾自己收藏的東西,,再次看到這封信,,我就又在開封吧上發(fā)帖,這次被老人的孫子看到,,他跟我聯(lián)系了。剛開始我想寄過去,,因為地址沒有變,,后來我覺得還是應該去看望一下老人,因為我自己很喜歡歷史,,想多了解一下老人的故事,,正好周末,然后跟對方取得聯(lián)系后,,我就拿著信去開封了,,準備完璧歸趙?!?/p>
2018年1月21日8時許,,靳凌震從太原乘坐高鐵到達開封。當日14時,,這封漂泊了41年的書信終于送到了收信人藺洛濤的手中,。“老人看到這封信,,很高興,,還跟我聊了當時的一些事情,而我也了卻了一樁心愿,。我因為愛集郵,,收藏到了這封信,又因為這封信知道了一個好故事,,結交了一位抗戰(zhàn)老兵,,老人對我說得最多的是只有國富民強,,國家才有和平。這次送信經(jīng)歷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一生難忘,。”靳凌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我父親看到這封信時,,就對大家說,錫齡信里提到的人,,他都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王錫齡還專程來開封看望過我父親,,誰也沒想到后來還給我父親寫過信,,而這封信遲到了41年!”藺洛濤的三兒子告訴記者:“靳先生那天來我家,,我還給他做了幾道正宗的開封菜,,表達一下我們真誠的謝意!我父親馬上要到百歲大壽了,,到時候我們將邀請靳先生一起來,,為父親祝大壽,也真誠地邀請你參加,!”
■新聞人物
兩位老兵的傳奇經(jīng)歷
提起藺洛濤老人,,他可是個傳奇式人物,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一直在作戰(zhàn)第一線,,解放戰(zhàn)爭時,策反國民黨第40軍264師少將師長王錫齡,,使其率部在河南新鄉(xiāng)起義,。對此,民革開封市委辦公室主任成先生告訴記者,,藺洛濤老先生是抗戰(zhàn)老兵,,原開封市民革副主委,老先生后來做老師,,桃李滿天下,。
據(jù)了解,藺洛濤生于1921年8月,,河南省鞏縣(現(xiàn)鞏義市)康店鄉(xiāng)曹柏坡村人,。1938年,17歲的藺洛濤在河南省鞏縣黑石關中學上學。那時正值抗戰(zhàn)時期,,看到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滿懷報國熱情的藺洛濤毅然離開了校園,來到當時遷至西安的東北大學,。在那里,,他參加了國民黨“中央戰(zhàn)干團”,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第八戰(zhàn)區(qū)蘭州陸軍第42軍司令部秘書處,,后調(diào)任第42軍秦嶺守備軍司令部少校參謀,。1945年,他隨第八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到河南省政府所在地開封接受日軍投降,。1950年,,藺洛濤考入河南大學,畢業(yè)后在開封市廠尚小學,、開封市七中,、開封市十五中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于1989年離休,。
寫信人王錫齡,,是原國民黨少將師長、新鄉(xiāng)起義親歷者,。根據(jù)相關資料,,王錫齡生于1908年,河南項城人,。他行伍出身,1940年11月任國民黨第68軍暫編36師3團上校團長,,1944年任南舞師管區(qū)副司令,,1945年10月任河南省軍管區(qū)少將參謀,1946年5月任國防部少將部員,,1948年6月任豫北師管區(qū)副司令,,1949年1月任第40軍264師少將師長,當年5月5日在河南新鄉(xiāng)參加起義,。他后任解放軍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戰(zhàn)術研究員,、河北省水利廳副科長、河北省政協(xié)委員,,1982年在北京病逝,。
記者采訪了解到,1946年4月,,藺洛濤在王葆真(時任第五戰(zhàn)區(qū)顧問,、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與周恩來、董必武等往來頻繁)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隨后,王錫齡也加入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時,藺洛濤投誠,。1949年,,藺洛濤會見時任第40軍264師少將師長王錫齡,說服其于同年5月5日在新鄉(xiāng)率部起義,。后來,,兩人成為生死之交。據(jù)大河報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藺洛 洛濤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