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安徽民革黨員吳松年:播撒陽光的“知心老師”
播撒陽光的“知心老師”
——記安徽蚌埠民革黨員吳松年
□王 權(quán) 戴禮詩
吳松年為學生家長作心理咨詢。
吳松年為蚌埠一實小學生作講座,。
蚌埠市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研究會會長、龍子湖區(qū)法院少年法庭人民陪審員,、心理咨詢志愿者……安徽民革黨員吳松年的每一個身份背后,都凝聚著她辛勤的付出和對未成年人心靈守護的執(zhí)著,。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吳松年認為,做公益是“功德無量”的事情,。為了守護青少年的心靈,,呵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她愿意留守住一份真情,、奉獻出一份愛心,。十多年來,吳松年積累成功個體心理咨詢案例6000多例,,開設心理健康講座1200多場,,受眾十多萬人,被蚌埠市民稱為播撒陽光的“知心老師”,。不久前,,吳松年登上中央文明辦發(fā)布的“中國好人榜”。
“半路出家” 一干就是十幾年
1987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吳松年走上三尺講臺,。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吳松年發(fā)現(xiàn)厭學,、沉迷網(wǎng)絡、自殺傾向等各種心理問題已經(jīng)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隱性危機,。如何引導青少年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成為她經(jīng)常思索的問題。2005年,,吳松年報名參加全國職業(yè)心理咨詢師考試,,如愿成為安徽省首批職業(yè)心理咨詢師,正式進入到心理咨詢行業(yè),。 “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他人解開心結(jié),,尤其是能為青少年的成長帶來陽光和溫暖,這是一項非常有意思又有意義的事業(yè),?!眳撬赡暾f。
多年來,,吳松年先后赴北師大,、中科院心理所、南師大和南大等高校接受心理咨詢技能培訓,,訪名師認真求教,,約同行相互切磋。她曾主編《青少年心理咨詢案例匯編》,,公開發(fā)表過上百篇研究論文,。十多年來,,吳松年積累成功個體心理咨詢案例6000多例,開設心理健康講座1200多場,,成為珠城家喻戶曉的知名心理專家和熱心公益人,。
為了幫助心理困惑的人們,吳松年還牽頭成立了心理援助公益組織——蚌埠市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研究會,,創(chuàng)立了心理健康熱線4010520,,與共青團蚌埠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臺并線,納入市長熱線統(tǒng)一管理,。研究會下設的蚌埠心理咨詢中心,,曾納入省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項目,接受安徽省文明辦考核,。研究會還與團市委聯(lián)合開辦了“蚌埠青年父母大講堂”,,在多所學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在蚌埠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吳松年擔任了民革安徽蚌埠市委會志愿者教育大隊大隊長,,為創(chuàng)城迎檢增光添彩,受到高度評價,。
“無條件接受” 奉獻從“心”開始
由于心理咨詢工作的特殊性,,吳松年幾乎是“365天無休”,無論求助者要求何時見面,,她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就連周六、周日,、大年三十等節(jié)假日,,也無一例外?!盁o條件接受”是吳松年給自己提出的工作要求,。
多年來,吳松年帶領(lǐng)數(shù)名民革黨員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進行輪候值班,,盡可能不遺漏任何一位求助者。電話鈴聲從早到晚響個不停,,很多人慕名而來,,希望得到幫助。熱線辦公室的兩部固定電話都捆綁在吳松年的兩部手機上,,從早到晚鈴聲不斷,。這些年接受過吳松年幫助的人不計其數(shù),每每看到求助者耷拉著腦袋進來,挺直腰桿出去,,就是她最感欣慰的時刻,。
在一個冬日的夜里,吳松年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電話那頭,,一名高二學生因為和父母發(fā)生矛盾而情緒激動,站在窗口哭著要跳樓,?!袄蠋煟也幌牖盍?。跟你說完話,,我就跳下去!”吳松年頓時睡意全無,,她顧不得給自己找件衣服披上,,想盡辦法安撫對方?!昂⒆?,老師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感謝你信任我,,也特別愿意聽你說心里話,。”接下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吳松年認真傾聽,、全力疏導,直到求助者情緒漸漸平和,,放棄了自殺的念頭。等到電話掛斷,,吳松年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鞋都沒穿,,一直站在客廳里,渾身早已凍得冰涼,。事后,,這名學生及其家長又主動約見吳松年,面談了數(shù)次,,終于緩和了矛盾,。
“心理熱線是一種迂回的方式,求助者在出現(xiàn)心理崩潰時,,手邊就有‘救命稻草’,,跳出那個把自己困住的牛角尖?!泵慨斈艹晒μ幚硪粋€危機電話,,吳松年的內(nèi)心都無比釋然,,從心底升騰起強烈的成就感。
不計得失 甘當青少年心靈引路人
如今,,在吳松年的努力下,,蚌埠市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研究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和認可,并吸引著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其中,,如今,,已擁有一個由教師、醫(yī)護人員,、公檢法司等300多名愛心人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
公益路上,吳松年和她的團隊更多地關(guān)注和幫助特殊人群,,如留守兒童,、春蕾女童、孤殘兒童,、流浪未成年人,、吸毒未成年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等,,用多種形式為特殊人群送去切切實實的心理幫扶與關(guān)愛,。
事實上,吳松年不僅為他們送去溫暖與心靈慰藉,,還經(jīng)常自掏腰包給他們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被蚌埠戒毒所、市收容管理站,、市肢殘人協(xié)會,、市鐵路看守所、禹會區(qū)大慶社區(qū),、市培智學校等單位特邀為心理健康顧問,。
因為職業(yè)的特殊限制性,吳松年不能刻意和求助者保持聯(lián)系,,但卻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個因考試焦慮而接受輔導后考入名校的大學生來電:“老師,是您的幫助和引導使我重新找到了成功的體驗,,我將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挑戰(zhàn),,不斷成長!”
一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接受了心理輔導后說:“今天,,老師能夠聽我訴說,,我感覺放松多了。您讓我知道,自己還是個有希望的人,,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p>
“心理咨詢能夠給人一種‘登天的感覺’,,讓人獲得頂峰的體驗。為幫助他人體驗到這種感覺,,我甘愿做通向頂峰的云梯,。”對于自己的工作,,吳松年一直引以為豪,。做公益不難,難能可貴的是一群人在她的帶領(lǐng)下長期堅持做公益,,她深感欣慰的是自己的工作受到了那么多人的歡迎和需要,。作為蚌埠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的倡導者、堅定的推動者和執(zhí)著的實踐者,,她用自己寶貴的年華,,書寫出了不平凡的志愿服務人生之路。
編輯:李晨陽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 教育 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