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90后”的標簽已過氣 我總想給曾經(jīng)的熱淚盈眶一個交待
“90后”的標簽已過氣 我總想給曾經(jīng)的熱淚盈眶一個交待
跨年時,,大家都在曬自己18歲的照片。我去人人網(wǎng)上“挖墳”,,找是找到了,,但不忍心貼出來。
那是2008年10月,,一群大一新生在鳥巢前合影,。當年手機照片的像素低得令人發(fā)指。照片是用卡片機拍的,,燈光昏暗,,我們對著鏡頭比了一個“V”。
真土,,我心里想,。但真年輕,我又想,。
2008年,,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成年,對,,就是我們,。媒體給我們貼上“90后”標簽,與80后劃清了界限,。世界為我們騰出了位置,,聚光燈打在我們身上。接下來,,我們要開始精彩的表演,。
2008年的北京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已經(jīng)記不清楚,。感覺似乎大街小巷都在傳唱《北京歡迎你》,,又疑心只是記憶的過度美化、似乎日日天都藍得讓人心悸,。
總之,,10年前,我剛剛成年,,認為自己所處的城市充滿朝氣,,自己所在的學校天下第一,也認定自己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如今回想起來,,整個大一接受的都是“新聞理想”教育。老師慷慨激昂,,說的都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講的都是“船頭瞭望者”。當時最崇拜的是調(diào)查記者,,覺得他們以筆為刀,,刺破黑暗,是英雄,。毫不夸張的是,,有時我上課都能上得熱淚盈眶。當然,,念到后來,,就發(fā)現(xiàn)這個看起來充滿光環(huán)的專業(yè),其實充滿艱辛,。
大學4年一晃而過,,我又中規(guī)中矩地念了研究生。
此間北京房價一路狂飆,,一萬又一萬,,節(jié)節(jié)攀升。我卻從未覺得它跟自己有任何關聯(lián),。在校園里呆久了,,對社會變化就有了鈍感。到了真正找工作時,,現(xiàn)實才劈面而來,。媒體行業(yè)已和入學時大不一樣,昔日之光已經(jīng)隕落,。
做過很多實習,,對媒體生態(tài)也看得清楚,但執(zhí)念了那么久,,實在難以放下,。畢業(yè)之時,感覺若棄媒體而去,,就是辜負青春,。總要給自己在課堂上的那些熱淚盈眶一個交待——我還是當了記者,。
進了家黨媒,,關注的領域還是科技,這讓周圍的同學有些驚訝,??萍加浾撸犉饋碛悬c邊緣,。熱點社會事件插不上腳,,生產(chǎn)不出什么爆款文章,,更沒什么機會引領輿論。
讀書時,,老師常請所謂的“名記者”上課,,列出他們的一連串代表作,這讓人心向往之,,恨不得“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但等自己踏入了職場,才知道有那么多身不由己,;等到拜讀了前輩后輩的文章,才頹然發(fā)現(xiàn),,我這不過就是個中不溜秋的水平,。對,醒醒吧,,你就是個普通人,,干著普通的工作,寫著普通的文章,。你做不出驚天動地青史留名的事,,你也當不了一篇文章改變歷史的斗士。
生活的壓力隨著畢業(yè)接踵而來,。學校宿舍沒了,,得租房。那時一月工資3000元不到,,什么名校光環(huán)都盡付笑談,。有錢不算成功,但沒錢好像離所謂的成功更遠,。城市歡迎你,,歡迎你求學,歡迎你那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青春,,但可未必歡迎你的一切,。
再一晃,如今畢業(yè)已快4年,。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諾貝爾獎,反復提醒著我,,又一年過去了,。
慶幸的是,記者這個職業(yè),,也確實會給你一些并不那么日常的體驗,。
我曾有機會登上大洋科考船,,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和來自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尬聊英語,,躺在窄小的宿舍感受船身輕輕晃動,。我站在甲板上看真正的“海上生明月”,如果工作到凌晨,,就干脆在躺椅上看日出,。那是段心無旁騖的日子,一切化繁為簡,,生活只剩下工作,、吃飯和看海。
我也有機會和那些與自己生活狀態(tài)迥異的人聊天,。他們可能是大科學家,,也可能是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yōu)槲曳窒頂?shù)小時的時間,,為我解答問題,,為我剖白人生。我常感動,,感動到惶恐,,感慨自己何德何能。我清楚那不過是憑借了我所在平臺的面子,,但我也感恩能有這樣的相遇,。
記者想寫出東西,得有好奇心和共情心,,不能太鈍了,,也不能太糙了,還要有點浪漫主義的情懷——這一切,,幫助我抵抗越來越近的庸常的中年生活,,讓我不至于變成無聊的大人。
對了,,那天上人人網(wǎng)翻照片,,才發(fā)現(xiàn)它早已悄悄變了模樣。它好像被時代拋棄了,,又努力想趕上,。
我們這批人似乎也是這樣?!?0后”已是過氣標簽,。95后、00后個性張揚,鮮活生動,,已經(jīng)跳上前來,。我和我的同學們都不再于私人場域高談闊論,也很少再去為嚴肅議題洋洋灑灑寫下數(shù)千字,。我喜歡在朋友圈上寫段子,、開玩笑、發(fā)表情包,。當年那些“校園意見領袖”們,,開始分享游記和小確幸。
生活已經(jīng)慢慢露出猙獰面容,,中年危機也在前方招手,。我茫然,但不慌亂,。應對方式很簡單——去接受,。
接受自己,在青春的眩光散盡后,,終究是一個平凡人。
我知道我不會成為“名記者”,,但我還可以寫好署上自己名字的每一篇稿子,,珍惜職業(yè)生涯中的每一種經(jīng)歷。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我依然在書寫它,。
我曾經(jīng)也想做大夢想家,以為插上竹蜻蜓張開了翅膀,,能飛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但10年過去,平凡已是唯一的答案,,
我平和地擁抱它,,再比出一個土里土氣的“V”。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90后 標簽 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