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冬至小知識:別名稱“履長” 各地飲食大不同
資料圖:唐代“冬至祭天大禮”再現(xiàn)西安,。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中新網(wǎng)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在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風頭甚至蓋過了春分、秋分與夏至,,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么,這個說法是怎么來的呢,?除了餃子,,各地還有哪些特定的冬至節(jié)令食品?
“冬至”這兩個字,,在《漢書》中即有所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由于古人認為從冬至這天夜晚最長,,從此之后白天時間開始慢慢變長,,意味著陽氣逐漸增強,代表下一個循環(huán)的開始,,十分吉利,,所以特別重視冬至這個節(jié)日。后來春節(jié)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xiàn)在冬至。
后來,,古人又把冬至日的前一天叫作“小至”,,家家戶戶搗米做湯圓,用來在冬至日團圓圍桌食用,。一般來說,,過了冬至,就將迎接新年,,所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即冬至的歡慶習俗跟春節(jié)相差無幾。
資料圖:冬至來臨之際,,小朋友聚集西安博物院體驗包餃子的過程,,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氛圍,。阿琳娜 攝
當然,從天文角度來說,,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于現(xiàn)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彼時,官府以冬至為“冬節(jié)”,,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逗鬂h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就是說,,這天朝廷上下百官要放假休息,,親朋好友相互拜訪,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過去冬至還有個特別有意思的說法,,叫做‘履長’,晚輩要在這一天給長輩送鞋送襪子,,也是因為冬至過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長,,祝福長輩的壽數(shù)越來越長,有個吉祥的寓意,?!泵袼讓W者王娟介紹,此外,,古代官府還要舉行“鉆燧改火”的儀式,,效仿燧人氏鉆木取火,,是一種象征性的儀式,表示體恤民眾,。
歷來很多節(jié)氣或節(jié)日都有特定的節(jié)令食品,,單論冬至,出鏡率最高的美食大概就是餃子了,。王娟說,,其實冬至這天,北方吃餃子的多,,但也有吃羊肉和羊肉湯的,,在南方,冬至時吃的美味就更多了,。
資料圖:福州西園村老人品嘗米時過“冬節(jié)”,。劉可耕 攝
不同地域冬至偏愛的飲食不同,比如福州等地會吃一種叫做“米時”的食物,。王娟舉例道,,像杭州有的地方就要吃魚,吃的時候魚的頭尾要留下來,,叫做“有余”,;上海一些地方要吃餛飩;還有的地方要用糯米粉做成糯米團子食用,;而紅豆粥(又稱赤豆粥)則是陜西一帶在冬至要吃的美食,。
此外,姑蘇(即現(xiàn)在蘇州一帶)地區(qū)對冬至這一節(jié)氣非常重視,,傳統(tǒng)的習俗是要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味道非常好,。姑蘇百姓在引用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上鹵牛肉,、鹵羊肉等小菜,,既驅(qū)寒又表達了對生活美好的祈盼。
“雖然同一個節(jié)氣不同地方的飲食大不相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從‘冬至’特定的內(nèi)涵與定義而來的,。”王娟解釋道,,正如前文所說,,古人認為冬至當天夜最長“陰氣”最盛、白天最短“陽氣”最衰弱,,所以要通過吃羊肉,、吃餃子,、喝赤豆粥來補充“陽氣”,“此外,,有的地方還會特意吃一點青菜,,因為綠色容易讓人想到春天,冬至之后又是陽氣生發(fā)的時候,,吃青菜也是希望春天快點到來”,。(完)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冬至 別名 “履長”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