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小兒感冒有四種 辨明類型再用藥
感冒是一種時有發(fā)生的疾病,特別是在孩子感冒后,,好多家長也會特別擔心,,出現這樣的疾病,我們要做到及時治療,,同時也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對癥用藥。
小兒感冒類型
第一型:“傷寒”型的感冒
發(fā)燒,、怕冷,、蓋了棉被還覺得冷,并且伴有頭痛,、鼻塞,、流鼻涕的情形,沒有咽嚨痛以及出汗的癥狀,這是屬于“傷寒”型的感冒,,常用的中藥有紫蘇葉,、杏仁、荊芥,、防風,、桂枝、麻黃,、桔梗,、前胡、羌活等,,這些中藥有一個特點就是含有揮發(fā)油的成分,,揮發(fā)油可以改善周邊血液循環(huán)、發(fā)點汗,,達到所謂的“解表”,、去風寒的作用,其實,,也可以簡單地用姜湯來治療這一類型的感冒,。
第二型:“風熱”型感冒
這一類型的感冒與第一型(風寒)感冒有一點相當大的不同就是病人會有“咽喉痛”的癥狀,臨床上常見發(fā)燒癥狀明顯,、怕冷則相對不明顯,,一般有頭痛、鼻塞打噴嚏的癥狀,,咳嗽咳出來的痰則較黏稠,、甚至呈黃色,這種感冒中醫(yī)稱為“風熱”型感冒,,可以用菊花,、連翹、桑葉,、金銀花,、薄荷、牛蒡子等具有“天然消炎成分”的中藥來治療,。
第三型:“暑濕型”感冒
高燒不退,、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甚至影響到腸胃系統(有腹瀉,、嘔吐的癥狀),舌苔呈現黃色,,這一類型的感冒是屬于“暑濕型”,,在炎熱的夏季比較常見,,可以用的中藥有香薷、金銀花,、藿香,、佩蘭、厚樸,、黃連,、扁豆等具有清熱化濕作用的中藥來治療。
第四型:咳嗽較多型感冒
這一類型感冒的癥狀表現以咳嗽,、痰多為主,,頭痛,、咽喉痛,、發(fā)燒的情形則不明顯,如果咳出來的痰是黃色的,,可以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魚腥草,、紫苑來改善,如果痰呈白色,,則可以用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枳實,、竹茹、陳皮等中藥來治療,。
小兒感冒治療
1,、 一般護理:患病期間需注意休息及護理,室溫宜恒定,,保持一定濕度,,患者有喉炎癥的時候更應特別注意。年長兒童可用冷敷或熱敷頸部,,減輕頸淋巴結疼痛及咽痛,。若鼻咽分泌物過多時,可取俯臥位,。發(fā)熱期患兒胃口變差,,宜給軟質食物及流質食物。而吃奶嬰兒為了避免消化不良,,如吐瀉等情況,,需暫時減少奶量,。
2、 藥物療法:
(1)去因療法:對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藥治療,。也可用初乳提取物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連滴2~3天,。對細菌性感染可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但對于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沒有作用,,反而會引起機體菌群失調,,有利于病毒繁殖。所以,,對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須注意,,應避免濫用。合并細菌感染時,,若使用抗生素治療2~3天后仍無效,,應考慮其他病原體感染。
(2)支持療法:發(fā)高燒時,,可用冷毛巾濕敷前額或整個頭部,,每10分鐘更換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熱驚厥,。還可以用適量退熱藥,,如阿司匹林或撲熱息痛(acetaminophen。但若用過大劑量,,容易導致多汗,、體溫驟降,甚至發(fā)生虛脫,,使用時要注意,。止咳的中西藥品不能大量給予輕癥咳嗽小兒,尤其是嬰兒,。
3,、 局部治療:年長兒童有喉炎、患咽或扁桃體炎時,,可以用復方硼酸溶液(朵貝氏溶液)或淡鹽水漱口,,減輕癥狀?;颊哂斜茄讜r,,除了保證休息充足,應在進食及睡前滴鼻藥,,減輕鼻塞,,保持呼吸道通暢,。每日可用藥4~6次,每次每鼻孔2~3滴,。但對于嬰兒,,不能用油劑型滴鼻藥物,怕會吸入下呼吸道,,導致類脂性肺炎的發(fā)生,。
4、 對并發(fā)性癥的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應當根據當時的情況,,分輕重而采取適當措施。
編輯:趙彥
關鍵詞:小兒感冒 類型 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