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吳國禎:臺灣青年應該了解祖國國情
按照現在臺灣社會對居民來源地(“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劃分的方法而論,,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本省人”,。他1947年出生在臺灣花蓮縣。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從臺灣清華大學畢業(yè)后赴美國留學,,1976年獲得奧克拉荷馬大學化學博士。就是在美國求學期間,,在同學與好友的影響下,,他了解了祖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毛澤東思想。在讀了很多有關毛澤東思想的書籍后,,他開始向往祖國大陸,。
1975年,在擺脫當時臺灣當局在海外留學生中發(fā)展的“眼線”盯梢后,,他輾轉歐洲第一次赴祖國大陸訪問,,受到當時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并得到時任中央社會調查部部長羅青長的熱情接待,。而那一次祖國之行,,他上了臺灣當局“親共、投共”的黑名單,,但他不僅無悔,,還決定畢業(yè)后回到祖國大陸工作。
在美留學期間,,他還積極參與了海外留學生發(fā)起的“保衛(wèi)釣魚島運動”,。成為其中的積極推動者、參與者和骨干,。1977年,,他放棄在美國優(yōu)厚待遇的工作機會,在中國駐美國有關機構幫助下,來到祖國大陸工作,。他說,,“雖然我出生在臺灣,但我是中國人,,所以我要為改變貧窮的祖國而工作,。”其時,,祖國大陸正處在“文革”剛剛結束,,因為還沒有撥亂反正,大陸到處仍舊有“文革”的遺跡,。而同一時期的臺灣,,已經進行所謂“十大建設”,臺灣經濟發(fā)達程度已經達到亞洲經濟體的前列,。
回到祖國后,,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員,、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光散射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1995年后,,他又轉任清華大學物理系任教授。除了教書育人,,帶學生搞科研外,,近些年的他十分關心兩岸青少年的交流,他多次參與各種調研,、兩岸青年交流活動,,還走訪多所高校與臺生面對面。他以一位臺灣老人對臺灣青年了解的優(yōu)勢,,向有關部門積極獻務實之策,。
他,就是全國政協(xié)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禎,。
■讓臺灣青少年了解祖國的國情很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的未來,。因此在當前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新形勢下,持續(xù)加強兩岸青年交流非常必要,?!痹谇迦A大學物理系辦公樓3層的吳國禎辦公室里,談到兩岸青年交流話題,他開門見山,。
不過,由于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李登輝“執(zhí)政”,,到2008年前的陳水扁時期,,臺當局通過修改教科書,歪曲和篡改歷史,,在歷史教育上全面“去中國化”,,導致近20年來臺灣島內青少年出現了對國家和民族認同危機,即使2008年到2016年初的國民黨重返“執(zhí)政”8年,,也沒對這些歷史教科書進行徹底撥亂反正,,加上蔡英文自去年上臺一年來進行的“切香腸”式的“柔性臺獨”,讓“中國”這個詞在臺灣青少年中漸行漸遠,,甚至出現“我本中國人”到“仇恨中國人”,。
越是有人要“去中國化”,加強兩岸青少年的交流越有必要,。不過,,在吳國禎看來,近些年兩岸開展的橫向交流,,如尋根之旅,、中華文化之旅,各種夏令營和冬令營方面的交流已經很充足,,也取得了很多成就,。然而,為什么很多臺灣青少年,,包括在大陸上了幾年學的臺灣青年回到臺灣依舊還是堅持“一邊一國”或其他“臺獨”傾向,?
在吳國禎看來,固然有島內“臺獨”勢力和社會“反中”氛圍的影響,,更重要的一點是臺灣社會和青少年缺乏對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歷史缺乏正確認識。包括辛亥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九一八事變、紅軍長征,、西安事變,、南京大屠殺、八年抗戰(zhàn),、國共內戰(zhàn)等,,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了解臺灣問題的形成與由來的歷史。對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的大陸發(fā)展,和之后大陸遇到的挫折和不屈不撓的奮斗歷史,、取得今天輝煌成就更是知之甚少,。而這些歷史知識的缺失,就容易造成歷史觀的缺失,,進而會造成對國家和民族認同的扭曲,。
“造成臺灣社會和青少年對祖國大陸近現代史認知的缺乏,源于一種特殊的歷史背景,?!眳菄澱f,以我為例,,如果不是上個世紀70年代去美國上學,,在美國接觸到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和毛澤東思想,你能想象大陸和毛主席在我心里是什么印象嗎,?
吳國禎說,,從他記事起,接受的就是“反共”的愚民教育,,當時的蔣介石當局在教科書中將中共完全描述成壞人,,在他們的教科書里、電影,、故事里,,大陸到處是白色恐怖,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是攜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逃荒要飯的人,,到處是人吃人的慘相……在他們的教科書里,將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描述為“消極抗戰(zhàn),,制造摩擦,積極擴充地盤”,,對“皖南事變”等國民黨反動政權做出的一個個慘案則只字不提,。
“直到美國后,我從外國人寫的材料中接觸到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真實歷史,,懂得了四一二反革命真相,、中共抗戰(zhàn)的英勇、皖南事變始末,,以及抗戰(zhàn)后蔣介石集團發(fā)動國共內戰(zhàn)的原因,,知道臺灣問題形成過程?!眳菄澱f,,我已經70歲的人了,,現在臺灣在臺面上的人,無論藍營的馬英九,、吳敦義,,或者綠營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等,,我們年齡都相差無幾,他們的歷史觀其實和我當時在臺灣時候一樣,,接受的都是“反共”教育,。除了綠營有“臺獨”觀外,,在歷史教育上,,歷史觀形成中,藍綠接受的都是一樣史觀教育,,“直到現在,,在臺灣,無論藍綠,,實際上都從歷史教科書中繼承了反共色彩,。”
吳國禎說,,過去臺灣的國民黨搞“反共”愚民政策,,現在臺灣的年輕人未必也信這套東西。但是臺灣方面現在有所謂的“去中國化”的現象,,而其本質,,乃在去除兩岸歷史、社會和政治聯(lián)結的本質,。因此,,他建議,對臺的青少年學生的交流項目可以重視與民國歷史有關的課題,,這是一個較容易的切入點,,也更容易讓臺灣的青少年學生了解臺灣問題、兩岸問題乃至國共問題的來龍去脈,。
此外,,吳國禎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臺灣,,有幾位著名的“名嘴”,,他們在大陸讀過博士,經常在臺灣電視的政論節(jié)目中對大陸體制和政情進行歪曲事實式的“解讀”,。因為這些人在大陸讀過書,,被認為是大陸通,,所以臺灣很多人信他們,因此他們對大陸的體制和政情歪曲“解讀”誤導了很多人,。而造成這些人的歪曲大陸體制和政情的原因,,固然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但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對祖國的國情完全不了解,,可以說是完全無知的,,一個不了解中國國情的人去解讀中國又怎么會正確?
吳國禎說,,在調研中,,他還發(fā)現很多在大陸讀書的臺灣學生上完了幾年碩士、博士,,回到臺灣連大陸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我不能不說對我們兩岸的交流是不利的,。幾年大陸學習對大陸都不了解,那這樣的兩岸教育交流意義何在,?”
吳國禎說,,凡是由臺灣學生學習的高校,都應該開國情教育課,,開中國歷史,,尤其是近現代史課,要讓這些臺灣學生了解祖國情況,,了解國家歷史,。我們可以不強迫他們接受,但不能不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祖國,?!傲私鈬楹妥鎳鴼v史對于兩岸青少年交流,樹立完整而正確的歷史觀,,對培養(yǎng)他們的國族認同十分重要,。”
■關鍵問題不能不爭論應建構兩岸認知共同體
“年輕人都有一個塑造的過程,?!眳菄澟e例說,有一位前來北京清華大學就讀的臺灣女生,,她從大陸畢業(yè)回到臺灣后,,又赴美留學,她把這一舉動稱為我已經來過大陸這個最大的“共產國家”,,準備再去美國這個最好的“民主國家”,?!斑@就說明大陸目前對臺生的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眳菄澑锌?。
吳國禎說,他在調研中發(fā)現,,現在有很多臺灣學生來大陸念書,、交流,然而一些有臺生就讀的大陸高校老師,,往往出于擔心破壞氣氛或被人做文章,,在“臺獨”、日本殖民等問題上采取不爭論的回避態(tài)度,,他們最后回到臺灣后還是堅持“一邊一國”立場,。吳國禎認為,這些問題不可以不爭論,,大陸高校應理直氣壯讓臺灣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臺灣問題的來龍去脈,、了解臺灣同胞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當然,吳國禎同時也指出,,由于兩岸社會制度差異,,不同的臺灣青年社會心理認同問題有各種原因。就像我們大陸的學生也有東西南北,,城市,、鄉(xiāng)村的區(qū)別一樣。在對待和處理臺灣青少年的“臺灣主體意識”的問題上,,不可簡單化,,要正確區(qū)分它和政治上概念的不同,要正確對待這個現象,。臺灣青少年的“臺灣主體意識”問題,,其實也有很大部分與“臺獨”、“去中國化”是沒有關系的,。
對于來大陸念書的臺灣學生,,吳國禎建議,要“熱情關懷,,一視同仁,,嚴格要求”,切忌對于其不合理要求,,隨意遷就,。對于臺灣學生要鼓勵,、要求他們和大陸的學生共同生活、學習,,鼓勵參加學校社團,、關注社會活動。他指出,,切忌學校出于主觀的“好意”,,強制將他們和大陸學生分割管理。他建議,,大陸可考慮擴大對臺灣學生的招生,,有條件的學校可辦預科班,,以提高基礎不足的學生,。他說,這點可以參考國外的大學對于外籍學生類似的做法,。
在談到現在兩岸青年交流中存在的問題時,,吳國禎認為,有關部門要注意對臺灣青少年活動接待的問題,,注意方式,、注重實效和專題特點,區(qū)分年齡,、背景,;接待中反對“大吃大喝”,不搞或少搞宴請,;官方領導人接見臺灣學生固然有正面的意義,,但要注意方法和形式。他建議,,雙方的談話要雙向,、真誠,體現尊敬和平等,,不說套話和空話,,不宜花長時間排隊等候、照相,。
吳國禎對于島內輿論寬容一些青年在兩岸關系和國家與民族認同方面出現的“臺獨”或“皇民化”思潮不認同,。他說,我們應結合時代的背景,、以開放的格局,,從時間和空間的緯度來看待臺灣問題,對歷史要全面地看,,歷史的大是大非問題要明確,,要客觀看待問題,,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在所謂的尊重歷史多元的角度下搞得沒有是非了,。
“比如,,在‘日治’還是‘日據’問題上,臺灣人首先要把歷史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情,,客觀地了解,,正確分辨歷史事實,這不是偏見的問題,,是你的立場的問題,,你是站在日本的立場上,還是站在臺灣的立場上看問題,。因為一些臺灣人對歷史的不了解,,才會有日治與日據問題?!眳菄澱f,,這也不是什么多元化的問題,如果你能站在日本的立場上,,我們難道就不能夠站在臺灣的立場上嗎,?這樣一來,看待問題就會清楚一些,。吳國禎說,,現在很多臺灣人站在日本的立場上看問題,,談到臺灣被日本殖民統(tǒng)治叫做日治,。
如果你是日本統(tǒng)治的話,講日治沒得說,,但你是臺灣人,,對不起,你要講日據———日本把臺灣給占據了,。吳國禎說,,這不是一個尊重多元化的問題。
吳國禎認為,,現在臺灣的所謂多元化其實是沒有是非,,這不是多元的問題,先把這個搞清楚,,現在臺灣就是在所謂的尊重歷史多元的角度下搞得沒有是非了,,核心點在這里。
此外,,吳國禎還認為,,做好臺灣青少年工作,,還應該做好老師的工作。他說,,臺灣目前的情況是校長對于兩岸學校的交流有積極性,,關鍵是一些老師未必如此,所以要重視臺灣青年老師的工作,。大學教授方面的情況比較復雜,,他們的政治導向明確,來者恒來,,不來者恒不來,。而中學老師的交流比較單純,除了類似于閩臺,、客家,、河洛文化等尋根方面的交流外,也可以開展各領域的觀摩,,如數學教學等,,“做臺灣青少年工作,我覺得核心是做好臺灣中小學老師工作,,老師工作做好了,,自然也就影響了學生?!?/p>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臺灣 大陸 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