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攻堅>扶貧成果 扶貧成果
晉西北農村見聞:莫愁農家無“耕子” 田中盡是農機手
新華社太原10月13日電題:莫愁農家無“耕子” 田中盡是農機手——晉西北農村見聞
新華社記者于振海 王勁玉 王飛航
下午5點一到,,山西省五寨縣東秀莊鄉(xiāng)麻地洼村的蘇成珍又去村口的文化廣場上跳起了廣場舞。雖然已是農忙時節(jié),,蘇成珍身上卻看不出半點著急:“莊稼有機器忙活,,用不著人成天下地干活?!?/p>
“過去一家人種著19畝地還累得不行,,現(xiàn)在勞力少了,但家里大小拖拉機有三臺,,全是機械化,,勞動之余還有力氣跳跳舞。我們老兩口種著120多畝地,?!碧K成珍說。
在這個小村子里,,廣場舞隊的“在編人員”就有16人,。大家都說,只要會開拖拉機,,個個都是種地的“好把式”,。記者說:“你們真是鋤禾不用日當午,,汗滴村頭廣場舞?。 彼麄児笮Φ卣f:“是嘞!是嘞,!”
記者在晉西北農村采訪發(fā)現(xiàn),,農忙時節(jié)一家人肩挑手扛的景象不再,田野里到處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農民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活之余還有時間從事手工,、書法,、體育運動等項目,農民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機械化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五寨縣副縣長蘇國平介紹,現(xiàn)在的五寨縣,,只要是200口人以上的村,,村村都有固定的文娛、體育項目,?!按謇锏膲褎诹ψ吡瞬簧伲腥藫鷳n土地會慢慢‘撂荒’,,這機械一上馬,,小村子個個都是產糧大村,還用不了多少勞力,?!碧K國平說。
位于呂梁山連片貧困區(qū)的五寨縣因其環(huán)境惡劣,、地廣人稀,,多年來貧困是這里的文化地標,但靠著農業(yè)機械化,,人均10畝地的五寨人有了脫貧的資本,。縣委,、縣政府立下軍令狀,,2018年底實現(xiàn)全縣整體脫貧摘帽。
“爬犁,、木耬,、鋤頭、鐮刀”在過去被農民稱作是種地“老四樣”,,家家戶戶都得備幾套,,現(xiàn)在人們管“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拖拉機”叫“新四樣”,,農忙時田間地頭盡是機械的轟鳴聲。
五寨縣農機中心主任劉瑞文介紹,,五寨縣現(xiàn)在有570臺大型農機具,、7370臺小型農機具,有5臺以上大型農機具的農機合作社27個,。
“農機補貼每年200萬元,,各種類型的農機培訓也時常進行,村里的年輕人走了不少,,但是現(xiàn)在農村機械化覆蓋率不斷提高,,耕地一條龍機械化,解放了大量勞動力,?!眲⑷鹞恼f。
農業(yè)機械不斷增多,,與機械相配套的設施也越來越健全,。全縣11個農機網點全部實現(xiàn)了隨叫隨到,不定時舉辦的技能培訓讓村民熟練操作,,且會開還會修,。
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下,山西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近年來不斷提高,,2003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不足40%,,2016年底達到66.6%。截至2016年底,,山西省共使用中央財政資金44.73億元,,省財政資金2.19億元,帶動農民投入109.57億元,,扶持66.25萬農戶購買各類農業(yè)機械89.89萬臺,。(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晉西北農村見聞 晉西北見聞 莫愁農家無“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