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從何而來
攻克多年難以啃下的“硬骨頭”,,突破長期難以突破的瓶頸,,實現(xiàn)“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目標,不僅考驗著治理者的發(fā)展能力,更考驗著各級領(lǐng)導干部的攻堅韌勁
小康不小康,,關(guān)鍵看老鄉(xiāng),,關(guān)鍵看貧困老鄉(xiāng)能不能脫貧,。在第四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須付出百倍努力”。始終如一的情懷,、擲地有聲的號召,,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新一輪“沖鋒號”。
回首過去五年,,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成效之顯著,,都是前所未有的,。5年前,我國還有近1億農(nóng)村貧困人口,,而僅2013年至2016年,,全國累計減貧人口就達5564萬,年均減貧超過1300萬人,。不僅如此,,脫貧攻堅還被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責任書。這樣的成績,,這樣的力度,,世所罕見。有外國媒體不無感慨地稱贊,,中國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然而,,正如國務(wù)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1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所說,,這一次脫貧攻堅,是要把絕對貧困全部消除,不留“鍋底”,。從當前的進展看,,留在“鍋底”的主要是一些“上山似登天,下山到溪邊,,兩山能對話,,走路大半天”的深度貧困地區(qū),其幫扶難度是綜合性的,。比如,,怎樣消除“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思想貧困,?如何培育出合適的產(chǎn)業(yè),,跳出“返貧陷阱”?換句話說,,“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從何而來,?攻克這些多年難以啃下的“硬骨頭”,突破這些長期難以突破的瓶頸,,實現(xiàn)“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的目標,,不僅考驗著一個地方的發(fā)展能力,更考驗著各級領(lǐng)導干部的攻堅韌勁,。
在脫貧的問題上,,首先要堅持標準、實事求是,,把握好脫貧進度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形勢不等人,貧困地區(qū)都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但有條件的可以快一些,,條件差的也要穩(wěn)扎穩(wěn)打,不能有“拖延病”,,也不能犯“急躁癥”,。有這樣的韌勁,才能確定一個合理的,、有序的脫貧攻堅路線圖,、時間表,如期高質(zhì)量地完成任務(w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脫貧攻堅要“立下愚公志”,強調(diào)的也正是這股韌勁,。
脫貧攻堅,,除了付出百倍努力,,別無他途,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在廣西南部的天等縣道念村,,有一條出山通道,入口處有一副對聯(lián):“廿年鑿石穿山不信我村無出路,,百戶同心協(xié)力敢夸立屯有前途”,。想當年,立屯人在三代村支書帶領(lǐng)下,,靠“苦干不苦熬”的精神鑿通了與外界聯(lián)系的通道,;而如今,包括立屯在內(nèi)的天等人,,已將桂林米粉店開到了各大城市,,其中很多人早就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古人講,,“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睂τ陬I(lǐng)導干部而言,,“立屯故事”的最大啟示在于:脫貧的巧思妙想,都要建立在苦干實干基礎(chǔ)上,,并且用那么一股韌勁堅持到功成之時,。
苦干實干絕不是盲目蠻干。下一番“繡花”功夫,,找到合適出路,,才能讓“戰(zhàn)斗的韌勁”更加持久。一位扶貧干部在談起脫貧經(jīng)驗時說,,要帶領(lǐng)群眾脫貧,,領(lǐng)導干部自己首先要脫“三層皮”:“嘴要脫皮”,宣傳解釋好各項扶貧政策,;“手要脫皮”,,精準做好貧困戶檔案;“腳要脫皮”,,要走到每一戶貧困戶家里,,跟他們一起,一步一步實現(xiàn)脫貧,。這既是經(jīng)驗之談,,也是“溫馨提示”:擺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作風,,克服不落實,、不到位,、不精準的具體問題,才能讓脫貧成效經(jīng)得起考驗,。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心懷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guī)的力度,,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們一定能兌現(xiàn)“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脫貧 攻堅 最成功的脫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