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坑老”“騙老”就該從重處罰
日前,,《廣東省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送省人大常委會“二審”,。與前一稿相比,,修訂草案明確提出,,對六類“坑老”“騙老”行為,相關(guān)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從重處罰,。
這六類行為分別是“未依法注冊或者備案而生產(chǎn),、銷售保健食品”“未經(jīng)審查發(fā)布保健食品廣告,發(fā)布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廣告或者以介紹健康,、養(yǎng)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fā)布保健食品廣告”“銷售假冒偽劣,、標簽不符合規(guī)定的保健食品”“利用網(wǎng)絡(luò)、會議營銷,、電視購物,、直銷、電話營銷等方式虛假宣傳,、欺詐銷售食品,、保健食品、健康用品等”“銷售保健食品過程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非法行醫(yī)行為”“虛假宣傳、違法經(jīng)營老年休閑旅游等產(chǎn)品或者服務(wù)”,。熟悉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六類行為大多與保健品有關(guān),也正是近年來“坑老”“騙老”案件中最常見的伎倆,。
老年人大多熱衷于養(yǎng)生保健,,也讓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老年人成了保健品騙局上的魚肉,。不少老人深陷騙局,,買保健品被坑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很多子女都不解,,平時舍不得掏錢吃穿的老人,為何會掏光老底去購買保健品,?其實,,騙子的手法萬變不離其宗,,而且滿滿都是套路,大多是針對老人容易輕信對方,、臉皮薄、濫發(fā)善心等弱點,,送小禮品,,免費試用,免費旅游,,不時上門看望打親情牌,,套路雖舊卻百試不爽。
近年來,,因為極端案例的增多,,雖然相關(guān)部門加大了打擊力度,但卻查而不絕,,禁而不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保健品大多只是沒效果,,不會把人吃出問題來,。就算因為包裝、虛假廣告等問題受到查處,,也很快就能卷土重來,。而老人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受騙后大多只能吃啞巴虧,,很難保護自己,。更何況,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有的老人明知保健品吃了沒用,,只是希望有人能多上門陪陪自己,“心甘情愿”受騙,。
要減少“坑老”“騙老”事件的發(fā)生,,從子女的角度來說,多花時間陪伴老人,,多提醒老人不要上當受騙,,當然能起到一定的預(yù)防作用??墒?,對于騙子來說,保健品的暴利會讓他們鋌而走險,,騙術(shù)層出不窮,,讓老人們防不勝防。而從監(jiān)管入手,,主管部門應(yīng)加大處罰力度,,把“坑老”“騙老”者罰得肉痛,甚至可能面臨牢獄之災(zāi),,大大提高他們的違法成本,,從源頭上掐斷“坑老”“騙老”的利益鏈。同時,,通過重罰,,讓全社會都更重視這個問題,就如同酒駕入刑讓酒后不開車成為社會共識一樣,,讓“坑老”“騙老”者成為過街老鼠,,讓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坑老 騙老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