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正能量 正能量
海歸女碩士進村推垃圾分類:和垃圾"打交道"不丟人
原標題:海歸女碩士進村做垃圾分類試驗
陳立雯在用回收的廚余垃圾進行堆肥
陳立雯在南峪村分類回收垃圾
別人對垃圾嫌而避之,她卻將其視為珍寶,;別人將垃圾分類停留在概念上,,她卻用10年時間將概念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她碩士畢業(yè),,出國留過學,,本可以留校當老師,,卻選擇了“垃圾分類”這個事業(yè)。
她就是陳立雯,,從小在鄉(xiāng)村長大,,“看過世界”后回到故鄉(xiāng),今天的故鄉(xiāng)正在走向現(xiàn)代化農(nóng)村,,但相伴而生的另一面卻是遍地的垃圾,,甚至正在變成“城市垃圾場”,。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垃圾分類落實到實處,。
敲掉村里的垃圾池
陳立雯,,作為垃圾分類的推行者,深知垃圾混合處理對環(huán)境和健康的危害,,這10年來,,她一直堅信,只有垃圾分類才能解決垃圾焚燒和填埋產(chǎn)生的污染問題,。她曾嘗試過在城市里推行,,但由于管理復雜,難以實施,。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立雯聽說河北淶水的南峪村正在發(fā)展山村旅游和民宿項目,但一直被垃圾問題困擾,。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陳立雯來到了南峪村,她的垃圾分類計劃一提出,,立刻得到了村委會的認可,?!稗r(nóng)村背靠土地,,廚余可以堆肥。這也是我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用分類的辦法解決農(nóng)村的垃圾問題,。”陳立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7月初做完調(diào)研,,陳立雯8月住進了村里,她向村支書申請先用挖掘機把各垃圾池中的垃圾清理干凈,,然后給每家發(fā)放貼著“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對村民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工作。全村224戶,,一戶都沒落下,。但她很快就發(fā)現(xiàn),村民一開始答應得好好的,,回頭還是將垃圾整兜扔進垃圾池,。陳立雯跟村支書提出,要“撤掉公共場所的垃圾桶,、敲倒垃圾池”,,再將山坡上一塊地方鏟平,,作為堆肥場使用。陳立雯所在的“北京零廢棄”環(huán)保組織出資購買了垃圾分類運輸車,,并進行改裝,,挨家挨戶分類回收垃圾。
這次,,陳立雯挨家挨戶教村民辨別垃圾類型,,并將垃圾車開到每家門前,親手指導村民們對垃圾分類投放,。分類后的垃圾分別被運輸?shù)讲煌胤?,廚余垃圾被運到堆肥場,可回收垃圾在旁邊,,其他垃圾放在專門的垃圾桶里,,等待保潔公司運走。
據(jù)陳立雯介紹,,南峪村垃圾分類前的硬件準備,,包括車在內(nèi)和村民需要的垃圾分類桶,一共花費1萬多元,,這些均出自陳立雯所在的環(huán)保組織,。在9月的眾籌中,她籌集到10多萬元捐款,,接下來她將用這筆資金在不同地區(qū)的6個村莊推廣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成為一種“儀式”
9月23日一早,天剛微微亮,,陳立雯起床了,,前一天收完垃圾太晚了,那些垃圾還在車上,,她得抓緊運去堆肥場,。還有一點讓她不放心的是,前一天在去堆肥場的路上看見了驢糞蛋,,她怕“好不容易漚出的肥別被驢給刨了”,。
洗漱完畢,隨便披了一件衣服,,陳立雯便來到她改裝好的三輪垃圾車前,,底盤降低,前后兩端剛好放下四個垃圾桶,,車中間放的是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陳立雯每天坐車其實就是坐在這些瓶子上。
“你看,,這堆是廚余垃圾,,那堆是我堆的肥?!标惲Ⅵ┮贿呎f著,,一邊拿起鐵锨,來回翻那堆廚余垃圾,。順便徒手把夾雜在其中的一些塑料碎片揀出來,。“這已經(jīng)是村民源頭分類的很純的廚余垃圾了,?!标惲Ⅵ┱f,這堆廚余垃圾是她的“試驗田”,,她會根據(jù)堆肥體的溫度翻堆,,“雖然家在農(nóng)村,但幾乎沒干過農(nóng)活,,也不知道怎么堆肥,。”陳立雯笑著說,,她聽父親講,,堆肥對氧氣和溫度有需求,翻堆可以保證通風,,加入一些樹葉可以中和濕度,。她按照父親說的方法“攪拌”,因為“手生”,,手上已經(jīng)磨出兩個大泡,。旁邊那一小堆還未成型的肥是她一個月的“成果”,。
天突然下起了雨,,陳立雯必須加快速度,“抓緊干完活趕回去,,我擔心有村民家的垃圾桶放在外邊,,干的垃圾會被淋濕?!标惲Ⅵ┱f,,只有干濕分離,才能解決時下中國混合垃圾填埋和焚燒產(chǎn)生的污染問題,。
廚余垃圾發(fā)酵成肥再返田,,其實是農(nóng)村傳統(tǒng)的做法,但隨著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農(nóng)民更傾向于用化肥代替這種“天然肥料”,?!澳苄纬啥啻罅康姆柿稀a(chǎn)生的肥料夠不夠用,、農(nóng)民用得好不好,,這些都是我正在試驗的內(nèi)容?!倍逊什⒉皇顷惲Ⅵ┑牡谝荒繕?,她想將垃圾變廢為寶,更期待的是能產(chǎn)生直接的經(jīng)濟價值,。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教會村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養(yǎng)成分類的習慣,。
堆肥之外的時間,,陳立雯基本就在村子里轉(zhuǎn),挨家挨戶地檢查垃圾分類投放情況,,以至于很多村民看見她時,,第一句就是“又來收垃圾啦?”
每家垃圾分類的“標配”是兩個桶和一個網(wǎng)兜,,桶用來裝“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網(wǎng)兜里裝“可回收垃圾”。什么叫廚余垃圾,?什么叫其他垃圾,?哪些屬于可回收垃圾?這些基礎的概念,,陳立雯必須“手把手”地教給村民們,,然后讓他們嚴格按照類別分裝。
“東邊張大爺這兩天好像沒倒垃圾,,我得去看看,。”陳立雯說,,她已經(jīng)自發(fā)擔任起村里監(jiān)督“組長”,,誰家哪天倒沒倒垃圾她都知道。
下午5點,,隨著陳立雯一聲“倒垃圾嘍”,,村民們紛紛走出門口,將已經(jīng)分好的兩桶垃圾拎出來,,按照“前邊倒廚余,,后邊倒其他,中間放可回收”的順序分類投放到垃圾車上。經(jīng)過一個半月時間,,垃圾分類在村里已經(jīng)成為一種儀式,,每天傍晚只要陳立雯一吆喝,從村西頭到村東頭的人家都走了出來,,互相商量著哪種垃圾應該放在哪個桶里,。
村民從不理解到接受
“這姑娘一開始跟我們講垃圾分類,我們都不知道她在說什么,?!?南峪村西頭的王大媽說,后來陳立雯來了她家三次,,終于讓她明白了“能腐爛的就是廚余垃圾”這個概念,。自此王大媽做完飯之后,都會把食物殘渣倒進那個貼著“廚余”標簽的桶里,。
村民楊生玲在家全職帶孩子,,對于她來說垃圾分類最直接的好處是“不用再跑出去扔垃圾了”,陳立雯“上門取貨”這件事讓她很滿意,,她覺得在家里扔垃圾省了好多事,,于是也愿意按照陳立雯的要求進行分類了。
但對于更多的村民而言,,陳立雯是個奇怪的人,,他們不理解一個女碩士為什么跑到這窮鄉(xiāng)僻壤來倒弄這些臭烘烘的垃圾。
60多歲的村民徐振國每天放羊回來都能碰見陳立雯,,那個時間她都開著垃圾車,,徐振國總是要“好言相勸一番”。他一度認為陳立雯是找不到別的工作才干這事的,,自告奮勇要給她介紹個活兒,,說一個月收入最少三四千。但當他明白過來陳立雯做垃圾分類是為了環(huán)境保護,,而且這是陳立雯的真實想法之后,,他沉默了。徐振國對北青報記者說,,他明白什么叫做造福下一代,。
在陳立雯來到南峪村之前,,如何處理垃圾是讓村支書段春亭很頭疼的問題,,“以前只要村里有空著的地方,都堆滿了垃圾,?!?2016年全國開始了“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行動,垃圾問題成為南峪村最大的阻礙,一到夏天的旅游旺季,,遍地的垃圾讓這個村子臭氣熏天,,嚴重影響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陳立雯的出現(xiàn)解了段春亭的燃眉之急,,段春亭今年55歲,,比陳立雯大19歲,但他一直尊稱陳立雯為陳老師,?!霸瓉砦覀兇謇镓撠熓绽娜私袕埳垼F(xiàn)在他在跟陳老師一起做垃圾分類,?!倍未和ふf,原來村里處理垃圾一般就是燒,,沒法燒的讓張生龍裝車拉到村周邊,,挖個大坑埋?!坝袝r候沒有合適的地方就倒在拒馬河邊了,,倒多了水也變得很臭?!?段春亭現(xiàn)在正打算給張生龍增加點收入,,也打算由村里承擔一部分垃圾分類所需要的費用。
段春亭知道陳立雯不會永遠留在南峪村,,作為一名環(huán)保人士,,她早晚會離開這里,畢竟南峪村只是中國無數(shù)村莊中的一個,。
段春亭打算在陳立雯走后“親手抓”垃圾分類的后期工作,,他已經(jīng)想好要成立一個監(jiān)督小組了,讓張生龍和負責村保潔的同志按時間上門收垃圾,,同時也準備申請經(jīng)費,,去買第二輛垃圾車。段春亭告訴北青報記者,,南峪村的垃圾問題主要由淶水縣的農(nóng)工委管理,。淶水縣農(nóng)工委書記9月23日對北青報記者稱,目前淶水縣已經(jīng)在準備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準備試行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
希望將垃圾分類“立為原則”
垃圾分類在農(nóng)村到底能不能持續(xù)下去?
這個問題就算在學術界也存在意見分歧,。陳立雯告訴北青報記者,,不管是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目前中國并還沒有針對居民的進行強制性垃圾分類法規(guī),。在一些村莊開展垃圾分類的,,基本都是村里對環(huán)境和垃圾治理有需求的情況下進行的,垃圾分類可持續(xù)開展,,需要理順垃圾分類鏈條中涉及到的那些人力和物力,。
陳立雯介紹說,今8月初開始在南峪村搞垃圾分類以來,,在人事方面,,村民、村委會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行的基礎,,參與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的村民們都是不可分割的關鍵力量,他們在垃圾分類開展和持續(xù)中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和優(yōu)勢,。
在陳立雯看來,,垃圾分類的可持續(xù),依靠垃圾分類整個鏈條上每一位參與者的行為,。垃圾產(chǎn)生者在源頭上進行分類,,就保障了分類投放環(huán)節(jié)的可持續(xù)性。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主導者做好分類教育和分類收集,,讓村民實現(xiàn)正確的垃圾分類和投放行為,并堅持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
陳立雯告訴北青報記者,,是否能夠堅持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往往取決于有沒有專人來干這事,。最后還需要村委會在垃圾分類這件事“立為原則”,,不管從今以后哪一任的村領導,也不管誰來當村領導,,都要堅持垃圾分類的原則,。如果這幾方面都能做到,那么,,垃圾分類在農(nóng)村就可以持續(xù)下去,。
陳立雯說,她希望農(nóng)村管理部門能將垃圾分類提上日程,,并有政策能為垃圾分類提供保障,,同時保障的也是農(nóng)村未來的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健康。
對話
陳立雯:和垃圾“打交道”不丟人
北青報:你留過學也有碩士學位,,卻被村民稱為是“收垃圾的”,,心里不會有落差嗎,?
陳立雯:我并不覺得和垃圾“打交道”有什么丟人的,,因為垃圾分類對我來說就是一份職業(yè),。就像你們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一個職業(yè),而且在做這份工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越來越喜歡,,而且有很多問題等待著你去解決,什么身份啊,、地位啊就不再是問題,。
而且我覺得在公益組織里做“垃圾分類”這件事時間比較自由,有很大的自主性和可發(fā)揮空間,,所以我熱愛這份工作,。
北青報: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做垃圾分類的?
陳立雯:從2006年開始關注垃圾分類,,開始倡導垃圾分類政策是2009年開始的,,這樣算下來,前后也有10年了,。
北青報:聽說你本科學英語,?研究生又學了國內(nèi)的外國文學和國外的地理,怎么最后轉(zhuǎn)到環(huán)保領域了,?
陳立雯:我2006年在讀研究生期間就已經(jīng)關注到環(huán)保領域,,并開始做環(huán)保志愿者,在學校做志愿者,,畢業(yè)后決定到環(huán)保組織工作,。
北青報:為什么關注垃圾分類這個領域?
陳立雯:關注垃圾分類是我在做志愿者期間,,參加過一次垃圾分類活動,,開始了解到垃圾問題,慢慢知道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唯一方案,,所以我開始關注并想在這個領域做點事情,。
北青報:你現(xiàn)在的身份是志愿者嗎?你是怎么維持你的生計和生活呢,?
陳立雯:其實我在研究生畢業(yè)之后就在環(huán)保公益組織做專職工作了,,已經(jīng)不是志愿者了,我們有固定的工資,。
北青報:為什么選擇南峪村作為你的試點,?
陳立雯:南峪村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做扶貧的村莊,中國扶貧基金會找到我們機構,,希望可以協(xié)助他們解決南峪村的垃圾問題,,他們因為要發(fā)展旅游業(yè),,在垃圾處理方面有迫切的需求。
北青報:你有計算過垃圾分類與不分類在后期處理上的區(qū)別嗎,?
陳立雯:垃圾分類后的分類處理過程中,,污染物排放種類較少,比較容易控制,,而垃圾焚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上千種污染物控制是沒有辦法實現(xiàn)無環(huán)境和健康影響控制的,。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遠遠低于混合垃圾填埋和焚燒產(chǎn)生的能源消耗。
北青報:聽說你10月就會離開南峪村了,,然后準備去哪兒,?
陳立雯:10月底離開南峪村是根據(jù)目前南峪垃圾分類進展確定的,以后每月還會繼續(xù)來,,接下來會準備我們已經(jīng)計劃的6個村莊,,包括我自己長大村莊的垃圾分類開展,同時開展農(nóng)村垃圾分類政策倡導工作,。
編輯:曾珂
關鍵詞:海歸女碩士進村推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