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放管服”要讓群眾有獲得感
近日,,在河南某鄉(xiāng)鎮(zhèn)政務服務大廳,,記者見到一位前來開具證明的女大學生,。她剛求得一個國企崗位,,簽協(xié)議時被要求提供“父母無犯罪記錄”證明。她趕到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開證明沒問題,,但須先證明“為什么要開這個證明”。經(jīng)人指點,,她先跑到村委會,,請村干部寫出情況說明。折騰了一整天,,才滿頭大汗趕回這里,,為的是弄一張“開具‘父母無犯罪記錄證明’是就業(yè)需要”的證明。
中央緊抓“放管服”改革這一興利除弊的抓手,,堅定推進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取消了一大批審批事項,清理了一大批“奇葩”證明,,成效十分顯著,。但是在基層,上述的辦證“煩心事”依然存在,。有的是慣性使然,,有的是個別單位、工作人員的一時任性,,但具體到群眾個人,,就可能是很大的煩心事。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放管服”改革的重點不在于“放掉了多少權力”“省去了多少程序”這些數(shù)字成績,而要“放”在百姓辦事的最難處,,“管”在百姓反映強烈的弊端上,,“服”在百姓辦事的最痛點,真正讓群眾有獲得感,。
人民群眾對積弊感受最深,,對改什么、如何改最有發(fā)言權,。改革中,,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門“端菜”變?yōu)楦嘤扇嗣袢罕姟包c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群眾最期盼,、最關心、最不滿意的事情入手,,才能確定改革的重點,、措施和路徑,更為精準地清除管理“堵點”和服務“盲點”,。
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群眾反映強烈的各種循環(huán)證明,、重復證明問題,,要摸清情況,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互認的一律互認,,以“減證”促進“簡政”;群眾一直呼吁解決的辦證難,、辦證慢問題,,必須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提升服務水平,,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政府部門還需繼續(xù)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讓群眾更加廣泛地參與到政府各個層面的工作,從而在心態(tài)上和行為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在政府主動作為的同時,,群眾也可主動監(jiān)督改革,多反映實際情況,,多提意見和建議,,支持改革,,促進改革。
“放管服”改革仍在推進,,各級政府和單位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始終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讓百姓真正感受到改革的成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群眾 改革 證明 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