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輿論就這樣喧囂著 在一輪輪少與老的PK中劃過
漫畫:徐簡
河南洛陽一網絡公司的CEO李昕澤在接受采訪時的一番話,,“扎”了很多人的心,。在這位稚氣未脫的17歲少年眼里,三四十歲的企業(yè)家,已然屬于“老一輩”,。
不經意的一番話,“傷”了圍觀的群眾。三四十歲正當年,,不曾想在少年眼里,,早已“切割”在年輕的群體之外,甚至連“中年”都不算,,直接去了“老一輩”行列,。在我們這些三四十歲的中年人(青年)心中,“老一輩”是個多么遙遠的字眼啊,,滿臉皺紋,,頭發(fā)蒼白,歷經滄桑,,這才是和“老一輩”搭界的元素啊,。誰知道,連一個“毛頭”小伙都可以說三四十歲的人“老”了,。
調侃也好,,無意也罷,剖析李昕澤這一番話是不是對三四十歲群體的不敬,,沒有什么意義,。這是一個“老”得越來越快的社會,80后說70后老了,,90后說80后老了,,還有,80后說90后老了,,80后還自稱80后老了,。哦,這簡直就是一個人人都說自己“老”了的社會,?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3年前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轉發(fā)過一篇王朔的“老”文章——《唯一讓我欣慰的是:你也不會年輕很久》。王朔在文章里說,,“原來我一直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即使明知年歲漸長我也認為只要有顆年輕的心自己就永遠25歲,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很心動的姑娘,,心里第一個念頭竟然是:‘這個姑娘對我來說會不會有點小,?’那一刻,,我才絕望地發(fā)現自己真的老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這是再自然不過的,、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你們也不會年輕多久,?!边@算是一種自我安慰,也算是對“正年輕的人”的一種回擊,。只不過,,在這個大家似乎都“老”得越來越快的社會,“年輕”與“老去”的對抗,,早已不再是純粹的自然年齡的對抗,,而是不同年紀間的代際碰撞。在年少輕狂者的眼里,,稍微上點年紀,,做事不夠銳氣,這些人在他們眼里已經“老”了,;原本年紀輕輕,,但被庸常生活打壓得不夠順暢,這些人自稱自己“老”了,;手里握個保溫杯,,還未來得及說出中年危機,別人已經說你“老”了……確切說,,這不是一個“老”得越來越快的社會,,而是一個被輿論塑造出的“老”得越來越快的社會。
千萬別小看了“老”這個字眼,,它可以用來傲嬌,,也可以拿來撒嬌。毫無疑問,,李昕澤們“擠兌”三四十歲的人是“老一輩”,,這分明是他的傲嬌;那些自稱“老了”的80后,,還有手拿保溫杯的中年大叔們,,口口聲聲說“老”了,這分明是在撒嬌:你看,,周遭危機四伏,,生活壓力這么大,不老也要催你老啊,。輿論就這樣喧囂著,,在一輪輪“年輕”與“老去”的表演性抒情中劃過,該來的來,,該去的去,。
和一位年紀相仿的70后朋友討論,,為什么這樣的話題總能激起千層浪?朋友冷冷地回復,,“閑的唄,!”也是,,裹挾在這種話題中的,,居然以男性為主,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男性也開始在乎年齡問題了,?當然,有關“年輕”與“老去”不僅是自然年齡討論,,也有關社會心態(tài),。但它之所以能形成一個話題,一定與話題參與者的敏感度有關,。
如果說臨近中年的人完全沒有危機意識,,那也是狂言。很多時候,,我也會對比我年輕很多的朋友說,,“你們的生活還有無限可能性,而我這樣已經40歲的人只能在已有的生活軌跡中打轉了,?!泵棵扛袊@完,又不由地想起一位老領導,,當年他帶領一個團隊創(chuàng)辦新事業(yè)時已經45歲了,,我目睹并感受過那份事業(yè)到達過怎樣的頂峰和輝煌。想到老領導的故事時,,心底多少還是很振奮的,,40歲又能怎樣,未來也許還有很多可能性??!
但你不得不承認,在你逐漸變老的時候,,你確實老得越來越快,。早在1890年,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就在《心理定理》中寫道,,時間在我們一點點變老的時候加速飛逝,,是因為成人期值得紀念的事越來越少。當我們用“第一次”(第一次親吻,,第一天上學,,第一次全家出游)描述時間的流逝時,,正是這種成年期所缺少的新體驗,會讓一天天,、一個又一個星期悄然走過,,會讓一年的時間倏然化為烏有。更有意思的是,,心理學家用“比喻”來描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時間的感受:年輕人更傾向于用靜態(tài)的喻體來描述時間的流逝,,比如時間安靜得像毫無波瀾的海洋;而逐漸老去的人則用動態(tài)的喻體來描述時間,,比如時間像疾駛的火車,。
從這個角度看,當我們到達一定年齡的時候,,我們終將老得越來越快,,這個喧囂輿論中“閑得慌”的“偽問題”,也終于變成了真問題,。等你真正變老的時候,,恐怕再也沒有心氣去參與這種熱鬧的討論了。還好,,現在還有機會,,少一些矯情,多一些直面生活認真做事的能力,。
這樣,,多多少少我還能再年輕一陣兒。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輿論 年輕 喧囂 時間 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