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英媒:印度總理莫迪的非自由主義傾向威脅印度民主
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22日發(fā)表布朗大學當代南亞研究中心主任阿舒托什·瓦爾什尼為該報撰寫的題為《莫迪的非自由主義傾向威脅印度民主》的文章,。文章說,如果印度變成一個主要服務于多數(shù)印度教徒,,同時處處針對少數(shù)民族和政府批評者的國家,,那就太悲哀了。
在剛剛慶祝完獨立70周年的印度,,民主制度正在顯示出兩面性,。印度選舉制度的活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介于兩次選舉之間的時間,,印度政治制度開始表現(xiàn)出極度非自由主義民主的特征,。
在政治學理論中,非自由主義民主指的是這樣一種民主:只關注選舉,,而在介于兩次選舉之間的那幾年,,卻違背一些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則,,特別是言論自由,。
這種民主制度將選舉視為民主的唯一尺度,,而某一政黨一旦當選,通常就會代表多數(shù)團體尋求不受制約的權力,。納倫德拉·莫迪總理領導下的印度,,已經(jīng)顯示出這種跡象。
印度民主制度在選舉上的活力眾所周知,。自1952年以來,,印度已經(jīng)進行過16次全國大選和362次邦一級選舉,印度中央政府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8次和平的權力移交,,地方一級的權力更迭更不勝枚舉,。
1992年,印度在原有的兩級民選地方政府之外,,又增設了一級民選地方政府,。
自那以后,每隔5年,,就有約300萬名地方議員通過選舉產(chǎn)生,。
過去30年,與西方民主經(jīng)驗不同的是,,印度的貧民階層,、及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和富裕,、及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一樣多,、甚至更多地行使投票權。選舉已成為公民的節(jié)日,。
有可比證據(jù)顯示,,民主政體可以建立在任何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之上,但當建立在較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上時,,民主政體崩潰的幾率非常高,。即使經(jīng)過40年的高速經(jīng)濟增長,印度仍是一個中低等收入水平國家,,因此,,印度能夠長久維持民主體制,尤顯矚目并享譽全球,。
但印度與日俱增的非自由主義也有必要以批判的眼光關注,。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莫迪政府對言論自由的處理方式。印度以往歷屆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也同樣做得不好,。
例如,,當一些群體聲稱某些小說或專著冒犯了他們時,這些圖書就常常遭到封禁,。那些持激烈反政府立場的個人或組織也常被找麻煩,。
但這種狀況現(xiàn)已變質,。常常把異見等同于不愛國的印度政府,創(chuàng)造了一個制造恐懼,、歇斯底里和實施懲罰的政權,。
民間團體遭到威脅,,作家遭到攻擊,。媒體中獨立的聲音明顯減弱。許多記者因為擔心遭到報復不敢批評莫迪,。企業(yè)高管們說,,由于害怕受到懲罰,他們無法公開批評經(jīng)濟政策,,例如廢止兩種大鈔的政策,。學者們也不敢亂說話或亂寫文章。以喜歡爭辯著稱的印度現(xiàn)在被迫噤聲,,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國家,。
言論自由,,作為一種理念,,也包括公民的飲食習慣及合法的交易活動,。在保護圣牛的口號下,,糾察隊對食用牛肉者,、交易活牛者及屠宰場所有者處以私刑,而這種私刑行為不受法律制裁,。
這些“護?!彼叫绦袆优c印度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有內在聯(lián)系,,印度民族主義正是莫迪的基層感召力之源,。這些基層選民相信,,保護圣牛是印度教的核心教規(guī),而印度教是印度國家認同的核心——盡管印度憲法規(guī)定印度是一個屬于所有宗教團體的國家,。保護圣牛和民族主義已經(jīng)密不可分,。
這些暴行尤其將穆斯林作為攻擊目標,,穆斯林吃牛肉,,擁有許多屠宰場,,而且從事與牛相關行業(yè)的人數(shù)極多,。一個本該致力于保護全體公民安全的政府,,正在辜負這個國家最大的少數(shù)群體。印度的一位穆斯林副總統(tǒng)最近在任期結束時稱,,穆斯林感到越來越?jīng)]有安全感,。
莫迪對“暴力護?!北硎玖俗l責,,但不夠強烈,。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他將一個當過印度教祭司的政客任命為印度最大邦北方邦的首席部長,此人領導著一支私人糾察隊(自他上臺以來該組織壯大了數(shù)倍),,并以高漲的“護?!奔胺茨滤沽譄崆槁劽?。
因此,莫迪的言與行明顯大相徑庭,。不出所料,,擁護他的選民對他話置若罔聞。他在獨立日演講中對暴行的譴責又是一次表面文章,。
如果發(fā)展中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變成一個主要服務于多數(shù)印度教徒,,同時處處針對少數(shù)民族和政府批評者的國家,那就太悲哀了,。印度民主制度恰恰就正在朝這個方面前進——除非恢復言論自由并制止暴力私刑,。
編輯:曾珂
關鍵詞:莫迪的非自由主義傾向威脅印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