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民革瀘州市委會扶貧工作剪影:“同心花”開在華年村
“同心花”開在華年村
——民革瀘州市委會扶貧工作剪影
山高路險踏上征程,,走進山區(qū)扶貧濟困,;博愛民革情系山區(qū),,同心之花開在華年,。民革四川省瀘州市委會情系華年村,,同心扶貧齊攻堅,,向社會詮釋了民革的博愛情懷,。
二郎鎮(zhèn)華年村位于瀘州市古藺縣東北部,,距古藺縣政府所在地約65公里,,距離二郎鎮(zhèn)政府所在地約15公里,。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為4660元,屬四川省重點貧困村,。全村現(xiàn)有建檔貧困戶24戶109人,,致貧因素主要為產(chǎn)業(yè)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因災因病因學致貧等,。
扶貧工作開展伊始,民革瀘州市委會把華年村作為扶貧定點聯(lián)系點,長期堅持,、廣泛參與,、傾力幫扶。時至今日,民革組織對華年的幫扶已走過了六個年頭,成為幫扶華年村脫貧摘帽的一支重要力量,。
對于華年村的6戶民革定點聯(lián)系的貧困戶,,機關干部主動和他們結成幫扶對子,送米送面送油是常事,,“送雞苗,、送技術”活動讓村民們致富有盼頭。老人們接過米和油,,布滿溝壑的臉上流露出感激之情,。技術人員一邊分發(fā)雞苗,,一邊傳授養(yǎng)雞技術要領:“雞苗拿回去后,前期要少加點飼料,,拌在糧食里飼養(yǎng)……”村民們收到滿滿一筐雞苗,,滿懷感動和希冀,他們希望快快把雞苗們養(yǎng)大,,賣個好價錢,,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2015年6月,,民革瀘州市委會赴華年村大益希望小學開展捐贈“同心書屋”和助學幫扶活動,。捐贈儀式上,瀘州民革為大益希望小學捐建了圖書室所需的設施設備和圖書2000冊,,并資助在校貧困學生5人,,每生1000元。這是民革瀘州市委會打造的社會服務“同心”品牌之一,。
“好多我喜歡的書,。”一個小女孩興奮地說,,望著眼前堆成小山一樣的各類圖書,、嶄新的文具,孩子們一臉高興,,他們走上臺,,爭搶著為給他們帶來珍貴禮物的叔叔、阿姨戴上鮮艷的紅領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瀘州民革捐贈的是圖書,,傳遞的是愛心,營造的是希望,。
走進華年村,,一排整齊的白色磚瓦平房在周圍的房子中顯得十分醒目,這即是華年村第一衛(wèi)生室,。按照“脫貧”先“除病”的理念,,民革瀘州市委會協(xié)調各方支持,爭取并投入資金5萬元,、新采購2萬元設備對華年村第一衛(wèi)生室進行了升級改造并順利通過驗收,,被成功授予“甲級衛(wèi)生室”牌子。
“以前的村衛(wèi)生室條件很差,,我們都不愿意去,,得了非治不可的病才往鄉(xiāng)鎮(zhèn)和縣城醫(yī)院跑,。”村民們說,。而第一衛(wèi)生室進行了升級改造真正實現(xiàn)了村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一定要把資金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所有項目都要‘看得見,、摸得著,、覆蓋廣’,具有帶動性和輻射性,,切實讓更多貧困群眾受益,。”民革瀘州市委會主委劉旭晴說,。秉承這個原則,,民革瀘州市委會脫貧攻堅步伐走得堅實有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革 扶貧工作 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