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保護古樹不能僅局限于頒發(fā)“身份證”
報載,,近日,,河南省啟動全省范圍內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此次普查的任務是全面查清全省范圍內古樹名木資源的數(shù)量,、種類,、分布狀況、健康狀況等情況,,拍攝古樹名木數(shù)碼照片并采集GPS定位數(shù)據(jù),,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電子資源檔案,。屆時,每棵古樹名木都將有一個獨一無二的11位“身份證號”,,掃一掃身上的二維碼,,就能獲取古樹名木的所有信息。(見8月20日的《河南日報》)
古樹是城市的“綠色文物”,,是城市記憶的生態(tài)載體,,對其進行有效地保護,是提高城市品位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對市民文明素質的一次檢驗,。而今,給古樹頒發(fā)“身份證”,,好是好,。但由于面臨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存在潛在的被損害風險,,也給保護工作帶來困難,。僅發(fā)“身份證”,不落實相關保護措施,,開展日常保護,,是不夠的,必須采取實際措施,,進行全方位地保護,。
雖然,國務院頒布的《城市綠化條例》明確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砍伐,、移植、損毀城市樹木,。各省市也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城市樹木花草和綠化設施。但現(xiàn)實是,,隨便挖掉,、砍伐,、遷移樹木的行為仍然在發(fā)生。特別是有的百年古樹被盜采盜挖,,讓人心痛,。因為這樣毀掉的不僅是古樹,而是城市的“精神綠洲”和市民的“城市鄉(xiāng)愁”,。所以,,必須把保護古樹提升到保護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高度予以認識,強化保護措施,,多管齊下,,責任到人。
在對全省的古樹資源進行摸底調查,、頒發(fā)“身份證”的基礎上,,還要出臺法規(guī),做到有法可依,。比如,,出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等于,明確古樹保護管理的目的,、意義,、保護管理措施、范圍要求,、處罰辦法等,,方便執(zhí)法者依法管理。同時,,發(fā)揮輿論宣傳作用,,提高群眾的保護意識。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標語,、墻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保護古樹的目的,、意義,,提高群眾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讓群眾自覺保護古樹,,為建設綠色生態(tài)家園作出貢獻。對于故意破壞或損害古樹者,,應該依法追究責任,;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真正殺一儆百,,在社會上營造保護古樹的良好氛圍,。另外,還要定期檢查,,建立健康檔案,。根據(jù)實際情況,每年對古樹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掌握古樹的生存狀況,,以便及時作出相應的保護與救治方案,盡量“原汁原味”地把古樹保護好,,莫給子孫后代留下遺憾,。
當然,條件許可,,可以加大開發(fā)力度,,讓古樹的附加值增值。比如,,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商家進行開發(fā)利用,把古樹區(qū)域開發(fā)成公園或教育基地,,供居民休閑和受教育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古樹 保護 身份證 頒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