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美國對華啟動貿易調查弊大于利
無論是作為新的政策取向或是一種談判策略,美國動用301條款在知識產權等領域向中國施壓都弊大于利,可能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中美貿易不平衡有深刻的結構和政策性原因,中美之間應通過對話談判開拓新的貿易合作領域,以此扭轉當前貿易不平衡現(xiàn)狀。
有消息稱,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將于當?shù)貢r間14日簽署行政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展開對所謂“中國貿易行為”調查,。此舉引發(fā)各界對美國采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據悉,美國政府準備啟動《1974年貿易法案》301條款,主要關注知識產權以及美資企業(yè)對華技術轉讓等領域。
長期以來,動用301條款已成為美國處理所謂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一項工具,。301條款調查允許美國政府不經世界貿易組織(WTO)授權就可采取相關措施,。近年來,該條款主要在其特別修正案下應用于知識產權保護。但是,專家們普遍認為,無論是作為新的政策取向或是一種談判策略,美國動用301條款在知識產權等領域向中國施壓都弊大于利,可能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首先,中國是最重要的“世界工廠”,。從全球價值鏈角度看,中國占美國貿易赤字的附加值份額僅為30%左右,遠低于賬面上的47%。如果美國對華實行貿易制裁,在中國出口產業(yè)鏈上的美國,、日本,、韓國等企業(yè)都會受到沖擊,其受影響程度甚至可能比中國企業(yè)還大。
其次,在知識產權相關產業(yè)層面上,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很大程度上由外商直接投資的供應鏈驅動,。2016年,美國在先進技術產品貿易上對華赤字為1140億美元,占其對華貿易赤字總額的三分之一,。但是,如果不考慮信息和通信產品(這類產品受外資供應鏈驅動最多),先進技術產品貿易實際僅占中美貿易總量的8%,而且2011年以來一直是美國對華盈余。若無對華出口限制,美國在該領域的貿易盈余可能還要更高,。因此,美國針對這類貿易的限制措施可能只會損害美國經濟利益以及在中國出口供應鏈上的其他國際企業(yè)利益,。
有分析認為,解決中美雙邊貿易失衡的關鍵在于增加中國從美國的進口,而不是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事實上,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是造成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對中國實行歧視性出口管制政策,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更是受到嚴格管控,。在美國商務部2007年公布對華出口管制清單中,航空器及航空發(fā)動機、慣性導航系統(tǒng),、激光器,、光學纖維等20類高科技產品禁止對華出口。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今年4月份公布的報告顯示,如果美國將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就可縮減24%;如果降至對法國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可縮減34%,。若中美能夠通過談判擴大從美國進口高科技產品,不僅可以滿足當前中國技術更新?lián)Q代的需求,還可以有效擴大美國對華出口,減少中美貿易逆差,。
此外,能源貿易是中美最大的新領域,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升,。美國通過頁巖氣開發(fā)強力介入世界能源貿易體系,可能成為重要的能源輸出國,由此看來,中美能源貿易大有可為,。目前,美國天然氣輸華政策障礙開始破冰,今年前5個月中國自美進口天然氣已達40萬噸,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未來中美能源貿易有望進一步攀升,。
與此同時,中美農產品貿易也大有可為,。近年來,隨著中國持續(xù)擴大對外市場開放力度,糧食及農產品進口也不斷增多。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yè)大國,農產品價格相對低廉,中美在農業(yè)領域合作仍有空間,。
中美貿易不平衡有深刻的結構和政策性原因,目前還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中美之間應通過對話談判開拓新的貿易合作領域,以此扭轉當前貿易不平衡現(xiàn)狀,一味地把責任推卸給中方,無助于解決問題,而且還會增加貿易戰(zhàn)的風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美國 貿易 中美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