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拓展靈魂的深度 離開“舒適的陷阱”
暑假剛開始,一個大學生朋友就興致勃勃地從圖書館借了10本書,,然后千里迢迢地扛回了家,,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讀完”,。結(jié)果一個多月過去了,,問他讀書進展如何,他發(fā)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說:“在家刷網(wǎng)劇,、追漫畫太開心,,書恐怕只能原封不動地背回去了?!?/p>
陷于生活的“舒適”,,這樣的狀態(tài)并不罕見。有些人每天一有空就追看情節(jié)狗血的網(wǎng)絡(luò)小說,,卻不愿翻開一本有思想的書,;有些人一到周末就要看嘻嘻哈哈的綜藝或直播,卻懶得欣賞一部有深度的電影……批評他們,,他們還振振有詞:“天天工作學習這么忙,,有空就不能好好放松一下嗎?”結(jié)果幾年下來,,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毫無長進,,又開始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
追求舒適是人的本性,但畢竟“任重”才能“道遠”,。很多時候,,輕松快樂往往是個“甜蜜的陷阱”。而且這種陷阱會讓你在不經(jīng)意間越陷越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日日喪失斗志。就像當下的許多新媒體平臺,,不是以傳播價值為導(dǎo)向,,而是以用戶為消費對象,怎么狗血怎么編,,怎么歡脫怎么寫,,只為“博君一笑”??膳碌氖?,很多人就是“吃這一套”,越是花哨搞笑沒頭腦的文章點擊量越大,、轉(zhuǎn)發(fā)率越高,,結(jié)果惡性循環(huán),“好看而沒用”的文字隨處可見,。
好不好看和值不值得,,其實是兩個概念。拿讀書來說,,有些書屬于“垃圾食品”,,雖然感覺很美味,但實際上化學添加劑很多,,吃完之后有害無益,。而有些書卻是“精神食糧”,或許看上去有些嚇人,,比如玄妙高深的《道德經(jīng)》,、長篇巨制的《戰(zhàn)爭與和平》、艱澀難懂的《判斷力批判》,,剛開始“啃”的時候確實難以下咽,,但一旦真正用心“啃”完,不僅能給人帶來內(nèi)心的充實和深度的思考,,更能使閱讀的難題迎刃而解,。
今天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在紛繁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如果一個人總是沉浸于輕淺的享受,,而不讀不看一點厚重深刻的東西,,就很容易失去定力和根基,失去辨別和判斷的能力,,迷失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為什么一提筆就變成東抄西湊?為什么時常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什么總輕信人言淪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為什么一遇到棘手問題就會陷入無助?恐怕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懶于讀書,,疏于思考,。
讀書向來不是容易的事,但也只有經(jīng)歷痛苦,、不斷思索,、長期積累,讀書給人帶來的愉悅和光亮才能顯現(xiàn)出來,。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如今有許多人習慣了淺表化、碎片化的閱讀,,以為每天讀幾篇微信公號,、刷一刷微博熱點、看一看公知評論就是在學習在進步了,。殊不知,,想以悠閑舒適的方式獲取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義,實則緣木求魚,、癡心妄想,。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一部部經(jīng)典之作才是增加人生厚度的砝碼,。想要做個有深度的人,,想讓自己的內(nèi)心時刻保持新鮮,,就要克服惰性,把讀書學習當做生活的習慣,。而當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都能以讀書為好,,而不是百無聊賴地尋求簡單的快樂的時候,浮躁的時代風氣也會隨之一變,。
離開舒適的陷阱,,多讀書,多思考,拓展靈魂的深度,,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大有不同,。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深度 讀書 拓展 靈魂 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