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中國海油破解米桑油田增產難題
截至7月12日,中國海洋石油伊拉克米桑油田BU-39井作業(yè)后日產量由1200桶上升至2400桶,而練成這一提產“魔術”的正是中國海油所屬中海油服油田生產事業(yè)部(下稱油生)新型有機解堵技術,。該項技術目前已應用26口井,為米桑油田累計增油超過204萬桶,為中海油服中東公司直接拉動產值近6000萬元,。
漫天黃沙擋不住進軍腳步
2016年,油生與油公司簽署的米桑一體化項目合同即將到期,斯倫貝斯,、貝克休斯等數(shù)家國際一流油田服務公司虎視眈眈,希望借此機會打入市場。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如何穩(wěn)固乃至進一步開拓這個市場,成為油生面臨的一個難題,。
“人有我無,我有人優(yōu),這正是國際一流服務商超越我們的地方,。要想從虎口奪食,必須有戰(zhàn)勝老虎的實力,。”油生研究院副院長王杏尊勉勵科研人員,。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油生早在2013年就已把突破口瞄準了有機解堵技術。油生研究院結合米桑油田儲層特征及多次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精準預判出米桑油田后期開發(fā)過程中將會出現(xiàn)有機垢沉積堵塞難題,。因為隨著米桑油田開采程度的不斷提高,油藏壓力下降而誘發(fā)的有機垢堵塞問題將日益凸顯,后期不可避免會嚴重影響油田開采速度,穩(wěn)產,、增產難度進一步加大。
“有機解堵市場看似一塊肥肉,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搞好了,將會穩(wěn)固公司在米桑增產市場的地位;搞不好,就會成為競爭對手的敲門磚,。”中東公司伊拉克分公司增產技術主管王達說,。
面對有機解堵技術的中遠期技術需求和市場前景,油生決心提早布局,力求打造一款針對伊拉克米桑油田有機堵塞問題的新技術產品。
高溫炙烤擊不垮科研恒心
油田生產研究院面對新產品苛刻的性能要求,技術攻破難度高,、實驗任務重,科研人員頂住壓力,主動打破傳統(tǒng)的科研立項程序,開展自研攻關,。
由于沒有瀝青溶解性能的行業(yè)評價標準可供參考,科研人員投石問路,一方面搞文獻調研,另一方面走出去向各高校知名教授尋求寶貴建議??蒲泄リP之路沒有捷徑可走,他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試驗數(shù)據說話,僅室內試驗就高達500組以上,。
“現(xiàn)在看來,正是研發(fā)過程中那些看似無用的死胡同,不斷幫助我們修正了研究方向?!遍L期進行室內研究的酸化工程師陳凱在攻克難關后感嘆道,。
而在作業(yè)現(xiàn)場,技術人員反復修正施工設計,不斷調試增產設備,確保施工環(huán)節(jié)不出任何差錯。比如在連續(xù)油管經多次作業(yè)后,底部不斷被切除,造成其內容積已經無法得知,為了得到確切的數(shù)據,技術人員和現(xiàn)場人員利用酸化泵進行灌注法測量內容積,多次試驗后最終得出了5.76立方米的具體數(shù)據,。而此時,伊拉克夏季風沙肆虐,地面溫度高達52℃,在室外工作的人員,工服被汗浸濕后立刻被風吹干,。
有機解堵終不負產量回春
2016年4月的一個下午,酸化技術研發(fā)骨干張洪菁興奮地撥通了電話:“馮所,PA-OS3體系成功了,完全滿足米桑應用要求。不僅如此,咱還解決了措施后儲層潤濕反轉的問題,?!庇吞锷a研究院酸化技術所所長馮浦涌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全方位技術參數(shù)驗證,看到試驗數(shù)據后,這才松了口氣。
首次試驗的兩口井采用“指標共扛,、風險共擔”的方式進行,選擇了米桑油田有機沉積最嚴重的FQCS-27井進行試驗,。該井在2013年由其他增產服務公司進行酸化并投產,可不到兩月就停產了。2016年,油生新型有機解堵產品首次在現(xiàn)場試驗,作業(yè)后產量為措施前的三倍,。截至今年4月初,有效期為277天,累計增油量4.2萬立方米,產量,、有效期全面高于投產初期,獲得甲方高度贊揚。
該技術的成功應用解決了米桑油田有機垢傷害嚴重的問題,給甲方吃了“定心丸”,不僅使中海油服穩(wěn)固了米桑油田老井酸化工作量,并成功拿下增產合同和鉆修一體化合同,擴大了市場份額,。同時,該技術為油井產量挖潛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與米桑油田實現(xiàn)共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油田 米桑 增產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