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用法治思維整治為官不為
為官不為問題,,降低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評價,,消解政府的公信力,阻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當前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因素。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干部隊伍存在一定程度的為官不為,,對這個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把情況搞清楚,,把癥結分析透,把對策想明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為官不為是由主客觀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問題。一些人注重從主觀上分析為官不為問題,,認為是一些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不強,、作風不端導致懶政,、怠政,所以應從思想教育入手解決這一問題,。這當然是十分重要的視角,。但從客觀因素看,正是一些制度上的缺漏使為官不為有滋生的土壤,。比如,,群眾在辦事時,一些部門的辦事人員用“不歸我管”等托詞躲事,。這種不作為的根源是部門間職責界限不清,,有交叉重疊,讓為官不為者有了冠冕堂皇的擋箭牌,。又如,,權責不對應,有權無責與有責無權并存,,這也容易導致為官不為,。再如,有些部門的行政職能,、行政程序不公開,、不透明,這使其工作人員缺少來自群眾的監(jiān)督,,容易滋生懶政,、怠政。群眾利益無小事,,事事關乎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能不能及時整治人民群眾痛恨的為官不為問題,不僅關系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群眾利益,,更關系黨的執(zhí)政地位能否鞏固,。當前,對于行政機關來說,,整治為官不為問題,,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運用法治思維完善相關制度,。
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規(guī)范行政行為。行政行為與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必須嚴格規(guī)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首先要通過法律法規(guī)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能權限,,減少同一事項由多個部門參與管理的“九龍治水”局面,從制度上解決“誰都可以管,、誰都可以不管”的弊端,。在詳細規(guī)定行政機關法定職能權限的基礎上,還應明確具體行政行為的施行條件和程序,,切實扎緊制度的籠子,。實踐中,一些地方探索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發(fā)現(xiàn)行政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從實體到程序,、從過程到結果的全方位監(jiān)督流程,有效壓縮了為官不為的空間,。
堅持權責一致,,確保法定職責必須為。明確權力的相應責任,,落實有權必有責并開展有效問責,,是整治為官不為問題的重要途徑。行政機關執(zhí)掌著行政審批,、行政確認,、行政檢查、行政給付,、行政征收,、行政處罰等權力,這些權力都對應著一定的責任,。實踐證明,,政府行政職能的履行,既需要黨員、干部積極主動履職,,也離不開對履職不力情況的嚴格問責,,必須將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有機結合起來。只有用法律法規(guī)來明確權與責的界限,,讓權力對應的責任更為清晰,,并依此進行問責,才能有效防止為官不為,。
堅持公開透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行政行為只有公開透明,,才能受到有效監(jiān)督,。對于行政機關來說,能公開的信息必須向群眾公開,。在處理行政事務過程中,,要讓群眾監(jiān)督無處不在,督促黨員,、干部遠離懶政、怠政,。為此,,應將行政機關的職能權限、法律依據(jù),、實施主體,、管理流程、監(jiān)督方式等事項以權力清單的形式向社會公開,。同時,,要建立對行政機關懶政、怠政行為投訴舉報登記制度,,暢通舉報箱,、電子信箱、熱線電話等監(jiān)督渠道,,方便群眾投訴舉報,、反映問題,依法及時調查處理為官不為甚至違法行政行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行政 整治 用法 法治 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