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習近平出訪俄羅斯德國>深讀 深讀
三個關鍵詞,,看懂習主席再訪德國的深意,!
7月4日至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德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此訪行程滿,,活動多,既有與德國政要的正式會談會見,,也有出席柏林動物園大熊貓館開館儀式,、觀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隊友誼賽等相對輕松的安排,。
關心中德關系的人想必都記得:三年前,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份首訪德國時,,一個重要成果是中德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雙邊交往由此上了一個新臺階。三年過去了,,習主席再訪德國,,傳遞出哪些信息?如何進一步充實中德關系的內涵,?筆者以為,,關鍵在于把握以下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頂層設計
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雖然雙邊關系在過去發(fā)生過波折,,但雙方領導人一直用務實的態(tài)度來處理問題,,所以關系日益成熟穩(wěn)健,特別是2014年中德關系提升至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后,,對話合作機制幾乎覆蓋了兩國交往的所有領域,,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并對中歐關系發(fā)展起到了引領和穩(wěn)定的作用,。
如果說過去45年,,中德用實際行動講述了一個關于國家交往的“成功故事”的話,那么未來45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這個“故事”如何講下去,,是需要進行頂層設計與藍圖規(guī)劃的。為此,,習主席在德國媒體上發(fā)表文章指出,,這次訪德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同德國領導人就新形勢下如何抓住機遇、更好統(tǒng)籌推進中德全方位戰(zhàn)略伙伴關系深入交換意見,,推動中德關系在高水平上得到更大發(fā)展,。”
從習主席與德國總統(tǒng),、總理的會談來看,,雙方就推動中德關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成共識。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建議”,,涉及提升政治互信,、開展戰(zhàn)略性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加強多邊協調,,則為落實共識提供了一個清晰的“中國方案”。極具匠心的頂層設計,保障了中德關系的大船無論遇到什么風浪,,都不會偏離主航道,。
第二個關鍵詞:戰(zhàn)略對接
當今,人類正處于新一輪產業(yè)變革的風口,,各國都聚焦智能制造,,以此引領新一輪產業(yè)革命浪潮,搶占未來發(fā)展的先機,。中德兩國也敏銳地感知并抓住機遇,,各自提出了發(fā)展戰(zhàn)略。而推動“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的“工業(yè)4.0”戰(zhàn)略對接,,則可實現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達到“1+1>2”的效果,。
對于這一點,,習主席不論是在德國媒體上發(fā)表文章,還是在與德國總統(tǒng)總理會談時,,都著重加以強調,,希望釋放兩國制造業(yè)優(yōu)勢同互聯網結合的巨大創(chuàng)新潛力,推動兩國企業(yè)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開展更多的務實合作,,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事實上,“中國造”與“德國造”進行對接有著天然的基礎,。中國市場潛力大,、人力資源豐富,、資金充沛,、經濟增長前景看好;德國技術先進,、工匠精神嚴謹,,創(chuàng)新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可謂是對接合作的“黃金搭檔”,。從共建佛山機器人學院,到博世與萬和聯手共同開拓全球熱水器市場,,中德已經在項目對接方面邁開了步伐,。未來,中德應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深化在科技,、外空、海洋、極地,、網絡,、航空航天、金融等領域合作,,推動經貿合作的提速與升級,,夯實這一中德關系的“壓艙石”。
第三個關鍵詞:多邊協調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面臨調整與變革,,不穩(wěn)定與不確定性增多。大浪淘沙,,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并不會因為一些波折而發(fā)生逆轉,。
對于這樣的發(fā)展大勢,,中德有著共同的認知,因此都支持自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反對保護主義,,都支持多邊主義、堅持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都倡導全球經濟治理,、推進新產業(yè)革命……這些共同語言,決定了中德作為亞歐大陸兩支重要的穩(wěn)定性力量,,不僅有牢固的合作基礎,,也有能力和責任在多邊平臺上進行協調配合,推動中歐關系前行,,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習主席在這次訪德時強調“中德雙方要加強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投行等國際組織和機構中的相互協作和配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意正在于此,。
很快,二十國集團(G20)漢堡峰會要召開了,。作為杭州峰會的主辦方與本屆峰會的東道主,,中德兩國在這個平臺上肯定有不少共同關心的話題要交流。相信習主席此次訪德,,雙方所做的頂層設計與規(guī)劃藍圖,,將推動中德在新起點上抓住新機遇,,給各自的未來和世界的和平發(fā)展注入新動能。(文/盛玉紅)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三個關鍵詞 習主席再訪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