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習近平出訪俄羅斯德國>深讀 深讀
從莫斯科到喀山,,感受中俄合作的力量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特稿:從莫斯科到喀山,,感受中俄合作的力量
新華社記者孫萍 趙宇
公元1552年,莫斯科公國的伊凡雷帝攻占了韃靼人建立的喀山汗國,莫斯科和喀山從此走上了融合之路,。400多年后,,一條由中國公司參與修建的高鐵線路將把這兩座城市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從莫斯科到喀山,,中俄合作開花結果。中國資本和技術正逐漸走進俄羅斯,為兩國民眾帶來實惠,。這些中國企業(yè)在調整自身以適應俄羅斯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在給俄經濟許多方面帶來積極變化。
帶來新變化
“莫斯科城”是莫斯科中央商務區(qū),,摩天大樓林立,,在四周一片蘇式建筑中顯得卓爾不群。阿里巴巴速賣通的辦公室就位于“莫斯科城”帝國大廈16層,。
把一個個包裹從中國發(fā)到俄羅斯消費者手中、培養(yǎng)俄羅斯人的網購習慣,,這就是阿里巴巴從2012年到2016年在俄羅斯完成的“功課”,。在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和俄羅斯本土電商的夾擊中,阿里巴巴逐漸勝出,,成為俄羅斯市場上最大的電商,。
談到成功秘訣,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俄文站總監(jiān)劉威輕描淡寫地說,,這一切主要歸功于中國商品物美價廉,。
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劉華芹認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建設推動了中俄跨境電商的發(fā)展,,中歐班列等陸上運輸線路的開通降低了跨境運輸成本,。
阿里巴巴剛來到俄羅斯時,俄羅斯人對網購并不熱衷,,電商在這個國家處于邊緣境地,。
亞馬遜等外國電商在俄羅斯充分體會到水土不服的滋味,而俄本土電商也舉步維艱,。它們都卡在了兩道難題上:首先是貨源不足,,因為俄羅斯大部分商品依賴進口;其次,,俄羅斯國土面積大,,物流系統(tǒng)落后。
背靠中國,,阿里巴巴的貨源自然不成問題,,但物流難題橫在面前,擋住去路,。
俄羅斯郵政是老牌國有企業(yè),,業(yè)務量和效率處于較低水平。對此,,平常只郵寄一些文件的俄羅斯人并沒覺得有何不妥,。然而,2013年阿里速賣通在俄羅斯的一次大型促銷活動期間,潮水般的中國商品將俄羅斯郵政推到風口浪尖,。
當時,,來自中國的包裹在俄羅斯海關堆積。以往下單后一個月就能收到中國包裹的俄羅斯買家,,發(fā)現這次竟然需要兩三個月,。對俄羅斯郵政的抱怨和指責在互聯(lián)網上鋪天蓋地,有人甚至給普京寫信抗議,。俄政府反應迅速,,很快更換了俄羅斯郵政的負責人。
劉威說,,阿里巴巴直接與俄羅斯郵政新領導層以及俄海關對接,,開會討論對策。此后,,阿里巴巴幫助俄方建立了電子清關系統(tǒng),,提高了效率。
俄羅斯郵政還增加了可處理國際郵包的網點,,以前只有莫斯科一座城市能處理,,后來增加了圣彼得堡和葉卡捷琳堡。
劉威說,,現在俄羅斯整個物流行業(yè)的業(yè)務量和服務水平都得到提升,,這也為俄羅斯經濟發(fā)展注入新活力。
阿里巴巴在俄羅斯的成長不僅帶動了物流行業(yè)發(fā)展,,也推動了銀行系統(tǒng)升級,。兩年前的“雙十一”促銷活動期間,數百萬買家同時在網上提出支付請求,,造成多家俄羅斯銀行系統(tǒng)“擁堵”,。后來,阿里巴巴幫助一些銀行進行了技術改造,,在大促銷活動前提前溝通并采取防范措施,。2016年“雙十一”,俄羅斯買家普遍反映,,網上支付很順利,。
改變,不止發(fā)生在俄羅斯企業(yè),,也發(fā)生在普通俄羅斯人生活中,。
阿里巴巴一開始就發(fā)現了一個問題,俄羅斯人不僅不喜歡網購,,而且即便網購,,基本上都是采取貨到付款,,這說明他們不信任電商。而如今,,為在網上購買來自中國的商品,,很多俄羅斯人辦了銀行卡,學會了網上支付,。在阿里巴巴的服務保障下,,俄羅斯消費者逐漸接受了先付款后到貨。
走向本地化
2017年初,,阿里巴巴在俄羅斯的員工快速增加,,現已達到7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本地化是阿里今年啟動的一項新業(yè)務,,也是劉威來到莫斯科的原因。
過去幾年,,俄羅斯買家在速賣通平臺上購買的大部分都是跨境運輸的中國商品,。而阿里正在將越來越多的本地商品賣給俄羅斯人,,實現商品和商家本地化,。
劉威說,本地商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俄羅斯企業(yè)在本地生產的商品,;第二類是在俄羅斯有分公司,、有庫存的外國企業(yè)的商品,比如蘋果,、華為,、聯(lián)想和三星等公司的產品。
本地化大大縮短了到貨時間,。從中國寄來的包裹至少需要20天才能到貨,,而目前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買家購買電子產品、服裝,、電器和母嬰產品等本地商品,,第二天就能到貨。
發(fā)達的中國電商業(yè),,不僅培養(yǎng)了龐大的網購人群,,也幫助無數中小企業(yè)借助網絡銷售發(fā)展壯大。如今,,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成功經驗正在復制到俄羅斯,。
俄羅斯企業(yè)的品牌化意識不強,電商意識也不強,,這對阿里來說恰恰是機遇,。
劉威說,,在俄羅斯,許多商家不知道怎么在網上賣東西,,怎么去發(fā)布商品,、設定價格、做營銷,、解決物流,。阿里巴巴就挑選一些優(yōu)質商家合作,制造標桿效應,。在最初階段,,商家僅需負責提供商品,阿里巴巴負責網絡銷售和物流,。
目前已有一些俄羅斯企業(yè)入駐阿里速賣通,,涉及家具、服裝,、小家電等行業(yè),。阿里巴巴希望這些商家通過與速賣通的合作掌握網上銷售技能,不僅擴大在俄羅斯市場的份額,,同時也能走向中國,、歐洲乃至全球市場。
合作潛力大
在莫斯科,,中國元素無處不在,,從莫斯科紅場上的中國游客、柳布利諾市場的中國小商品,,到特維爾大街上的華為體驗店,,令人目不暇接。而在800公里以外的喀山,,搜尋中國元素并非易事,。
喀山是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在海爾公司2014年來到這里之前,,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外資來源國主要是美國,、德國和土耳其,當地政府對中國公司不了解,,也對中國不了解,。
海爾在俄羅斯的發(fā)展歷程是一個從適應到改變的過程。適應,,主要是迎合俄羅斯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而改變,則是對當地投資環(huán)境和產業(yè)結構的改變,。
海爾在俄羅斯市場銷售的冰箱很多有兩米高,,這是為了適應俄羅斯人廚房空間狹窄的特點,;冰箱內有折疊擱物架,以便放置大湯鍋,。
海爾來到韃靼斯坦時,,這里已經有一家本土冰箱生產企業(yè)。對于海爾這種跨國巨頭的到來,,這家俄羅斯企業(yè)感到擔憂,。
韃靼斯坦共和國投資發(fā)展署認為,這是正常的市場競爭,,海爾帶來了先進技術和高質量產品,,有助于推動當地企業(y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本地化是海爾追求的目標,。在人員方面,,海爾已經實現本地化,海爾冰箱制造廠從當地招聘了500多名工人,,將他們分批送到中國培訓,。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海爾還建立了技術工人培訓中心,,當地居民可以申請來此免費學習焊接等技術,。
繼冰箱廠去年正式投產后,海爾目前正在籌劃建立新的工廠,,生產洗衣機,、電視等產品,。海爾的投資和發(fā)展,,讓當地政府加深了對中國企業(yè)的了解,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招商引資力度,。韃靼斯坦共和國總統(tǒng)明尼哈諾夫多次要求官員設法多引進中國企業(yè),。這兩年,越來越多的韃靼斯坦官員和企業(yè)家來到中國,,一方面是為了了解中國文化和商業(yè)模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尋找合作伙伴。
劉華芹說,,中國制造業(yè)發(fā)達,,俄羅斯資源豐富,雙方合作具有互補性,,前景廣闊,。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政府推動的合作多,,而民間自發(fā)的行為少,。中國的一些成功經驗可以為俄羅斯提供借鑒,,幫助俄方在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方面取得進步。
展望未來,,中俄合作大潮,,不斷積蓄力量。期待更多改變,,等待更大收獲,。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莫斯科 中俄合作 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