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青網(wǎng)評:藍鯨與刺繡讓青春成灰須遏止
前不久,,藍鯨死亡游戲傳入我國的消息引爆輿論,;最近,又有一個叫“人體刺繡”的游戲在流行,。和藍鯨死亡游戲一樣,,“人體刺繡”源于日本動漫,,從境外流入,通過社交傳播,,流行于青少年群體,。所謂“人體刺繡”,就是在手臂上,、手掌上,,甚至嘴巴上,用針線縫出圖案,,一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對這種自殘行為居然趨之若鶩。
藍鯨是玩自殺,,刺繡是玩自殘,,雖然參與的青少年肯定是極少數(shù),但依然讓人感到心憂,。和死亡游戲一樣,,所謂“人體刺繡”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非常嚴重。一旦有細菌或病毒侵入,,很可能引起敗血癥,。據(jù)有關醫(yī)學專家稱,“針如果沒有經(jīng)過嚴格消毒,,空氣中都會有細菌,,會帶到皮膚里面去,如果免疫抵抗力比較低下,,或者有一些基礎疾病就會增加感染風險,,引發(fā)破傷風或者結核分枝桿菌,最嚴重的可能要在手指和腳趾截肢,?!?/span>
就是這種危險極大的游戲,在孩子們玩的時候,,卻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人理性地想到游戲風險,,而是感性地體驗游戲快感,。我們不禁要問,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
客觀地講,,青少年尚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價值觀正在逐步建立,,青春懵懂實屬正常,。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喜好新鮮事物,,追崇標新立異,,“人體刺繡”這種事物的出現(xiàn),滿足大眾獵奇心理的同時,,更是吸引了一些青少年的目光,。善于模仿,有著強烈自我表現(xiàn)和存在感的青少年,,在現(xiàn)實中追崇“人體刺繡”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剖析根源,“人體刺繡”的盛行,,青少年玩自殘游戲,,可以說是缺少認同、缺少溫暖之后的一種“代償”行為,。尤其是,,當他們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家庭和社會,就會用這種反常規(guī),、反科學的小圈子舉動,,來體現(xiàn)自己的另類獨行,來贏取被認同,、被尊重的感覺,。
玩這種游戲的孩子,大多缺少家庭溫暖,,普遍得不到表現(xiàn)機會,。正如青少年心理專家王藍所說,“部分青少年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認同,,或者是在學校被忽略,,或者是受到欺凌,通常這類小孩會通過刺激身體的方式來釋放積壓的負性情緒,?!?/span>
忽視,暴力,,沉默……迷失的青春,,從中只能體驗到被命令與被管束的痛苦,,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義,,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近年來,已逐漸成為很多青少年童年不幸的最大根源,。有的家長信奉“虎爸虎媽”,,對孩子管教嚴格到了變態(tài)的地步;有的家長有濃重的家長做派,,“我是你老子,,老子給了你一切,你就得聽老子的,,不然就是欠揍,。”還有的家長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把孩子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要什么給什么,,要求什么答應什么,。所有的家長,都敢說自己對孩子的愛無愧于心,,但少有家長能看到孩子需要什么,。這理應引起社會警示。遭遇家庭不幸的孩子越多,,沉迷類似瘋狂游戲的可能就越大,。而家庭不幸的定義,不一定是物質(zhì)上的缺衣少穿,,而更有可能是心理上的被忽視,,是人格上的被輕視,是耳濡目染的家庭暴力,。
青春本應該是朝氣蓬勃的,,是陽光燦爛的,是將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積極向上,,是成群結隊交友結社的開懷大笑,,是白色的純潔、紅色的耀眼,、黃色的明媚……而藍鯨,、人體刺繡,卻用墨跡污染了畫布,,讓青春成灰,。
禁絕藍鯨,、刺繡之類的自殺自殘游戲,迫在眉睫,,必須標本兼治,。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理解動漫作品,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關愛青少年成長,,讓其擁有表達成功和釋放壓力的正確渠道,感受愛與被愛,;加強媒體社交平臺監(jiān)管,,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切斷危險游戲的傳播,。需要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監(jiān)管之手治標,,心理建設治本,,才能及時喝止迷失的青春,不讓青春燃盡,。(中國青年網(wǎng)特約評論員 舒圣祥)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青網(wǎng)評 藍鯨 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