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反思“獲捐仍乞討”比質(zhì)疑更重要
5年前,河南平頂山冬夜的街頭上,,9歲的齊聰(化名)在爺爺爆米花的小攤旁借著昏黃的路燈光寫作業(yè)曾讓不少人動容,。女孩的境遇一時間引來了大量的關(guān)注和捐助,截至2013年1月,,社會各界已經(jīng)給齊聰捐助了10余萬元,。然而5年之后,獲捐后的齊聰仍和弟弟跟著爺爺齊長見在街頭“乞討”,,齊長見的舉動,,令不少人懷疑他只是在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關(guān)注。(6月21日《北京青年報》)
有了“10余萬巨款未花完”“齊家領(lǐng)取300元低?!薄盃敔敶蚵閷⑾吗^子”等多重信息,,“爆米花女孩”再度上演5年前的“乞討”一幕,難免會引發(fā)人們對齊家“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關(guān)注”的質(zhì)疑,。說白了,,言下之意就是指責爺爺齊長見在“騙捐”。事情果真如此嗎,?透過記者報道的所見所聞來看,,我以為,與其對“獲捐仍乞討”質(zhì)疑,,不如站在當事者的角度反思,。
平心而論,對于一個祖孫3人的貧困之家,,10萬元捐款也許不算小數(shù)目,,但平均到5年的60個月,每月也不過只有1600多元,?!暗浆F(xiàn)在還沒有花完”恰恰佐證了齊長見所稱的“能省就省”;如果鄰居所稱“他買了一個犁地的機器,,租給別人自己賺錢,,每個月也有幾千塊”的情況屬實,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舉動,,畢竟“輸血不如造血”才是扶貧脫困的治本思路,,只是那“幾千塊”不過是季節(jié)性獲利而并非“月收入”,。
對于孫輩,齊長見老人想得很多,,尤其放心不下的就是身后之事:“我年齡大了,,萬一有一天沒了,孫子孫女就沒人管了,?!卑凑绽先说男脑福氡M快找到能夠撫養(yǎng)孫子孫女的好心人,?;谶@樣的“長見”與“遠慮”,人們也便不難理解其重操“乞討”舊業(yè)和“用孩子博取同情和關(guān)注”的用意,。用齊長見老人的話說,,就是想“給孫輩留下點積蓄過日子”。
應(yīng)該說,,面對“捐款10萬,、乞討依舊”的愛心尷尬,網(wǎng)友的質(zhì)疑與擔心并非沒有道理,,扶貧濟困做慈善,,就當謹防不良之徒“消費善心”,就是要妥善解決好臨時“救急”與根本“救窮”的現(xiàn)實問題,。父母均屬殘障者的齊家姐弟,,如果再失去爺爺?shù)谋O(jiān)護,其未來究竟該怎樣安放,?由此擴之,,諸如此類的善款用向,是不是應(yīng)該做到公開透明與有效監(jiān)督,?社會募捐能否追隨至孩子的成長全程,?由媒體曝光和接受募捐的貧困者,該不該由政府及時接手照顧,、納入長效救濟,?
爆米花女孩“獲捐仍乞討”的一幕,或許只是鮮見的個例,,但所暴露出的問題卻直擊公益性慈善的常見軟肋,,只有透過質(zhì)疑個案的表象窺測到問題的本質(zhì),并進而施以深度的反思,,才有望真正消釋人們對“消費善心”的擔憂,。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質(zhì)疑 反思 獲捐仍乞討 齊長 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