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不能遺忘保護和捐贈國寶的人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題:不能遺忘保護和捐贈國寶的人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30多年前,,淳樸的河南農民何剛,,風塵仆仆地從家鄉(xiāng)走進紫禁城的大門,,將在自家院子中挖到的19件文物悉數(shù)捐贈給故宮博物院,。這19件元代銀器,填補了故宮博物院元代銀器方面藏品的空白,。今天,,綿綿細雨中,這座擁有近600年歷史的皇家宮殿,,第一次舉行儀式對一位普通農民的逝去表達哀思,。
如果僅憑想象,我們腦海中的文物捐贈者大概非富即貴,、衣食無憂,。然而,何剛一生清貧,,今年54歲的他意外身故在打工的高鐵工地上,。
正是他的選擇,一批珍貴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先人留下的遺產(chǎn)能夠代代傳承,;也正是他捐贈文物的義舉,讓我們看到,,生活中仍然有何剛這樣的人——他們沒有太高的學歷,沒有傲人的身世,,沒有殷實的家底,,但他們心懷尊重文物、尊重歷史的樸素信念和高尚情操,,值得整個社會致以敬意,。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在蹚過數(shù)千年歷史長河的過程中,為我們留下了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然而時至今日,,盜搶文物、非法交易,、破壞歷史遺跡的相關案件從未斷絕,,文物安全形勢嚴峻,。正因為此,我們呼喚更多的何剛,,讓30多年前的義舉變成今后社會公眾的自覺選擇,。
不忘義舉是對善行的弘揚,我們也需要更多像故宮這樣“有情有義”的文物“捐贈接收者”,。故宮時隔30余年后,,專門為這位捐贈者的逝去致哀,溫暖人心,。何剛的“義無反顧”和故宮的“有情有義”,,展現(xiàn)了一幅文物捐贈和保護的美麗圖景。
何剛,,走好,。
何剛,留下……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不能遺忘 保護 捐贈國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