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尊嚴之前是恥感
昨日,網(wǎng)上一則視頻消息引起了網(wǎng)友吐槽:在某公交車上,,一位大媽把吐痰的紙隨手扔公交車里,,乘務(wù)員要求她撿起,,大媽不理,,引起多名乘客不滿,。她甚至回擊:“我為什么撿,?有你什么事兒,?”,,“你爸你媽不吐痰,?我就扔紙,你煩你去撿”,。
這樣的新聞已經(jīng)不是我們第一次見到,,甚至它就在你身邊發(fā)生過,。去年,一位穿著時髦的女子在某地鐵中被眾人指責,,因為她在公共車廂內(nèi)吃泡椒鳳爪并將骨頭扔在車廂地板上,。令人咋舌的是,女子不服,,出口成臟,,“舌戰(zhàn)”乘客。前年,,在上海地鐵8號線上,,一名戴眼鏡的男子在車廂內(nèi)隨地吐痰,在被乘客指責后不但不知悔改,,還不斷用污言穢語咒罵其他乘客,。其言行激起眾怒,最終被一名黑衣男子出手教訓(xùn),。
毫無疑問,,這類新聞?wù)凵涞氖侨诵缘奈埸c。以自我為圓心,,自私自利為半徑畫圓生活的人,,其生活意義不僅狹隘,而且會遭人鄙夷,。當一個人不懼輿論的譴責,,那就會把別人氣笑,污染公共場所的友善氛圍,。如果對其人性解剖,,你會發(fā)現(xiàn),這類人雖屬社會奇葩,,但他們的臉是會變的,。比如,別看他們在地鐵里出口成臟,,但在求職面試場合可能就會彬彬有禮,;他們在好言相勸的乘客面前可能會怒目相向,但在領(lǐng)導(dǎo)上級面前又可能會點頭哈腰,。恰可謂,,看人入戲,戲里陽奉陰違,,戲外胡鬧八光,。
也正因此,道德批判對他們來說是很難起作用的,。因為,,即便你想和他講道理,,也很難處在一個邏輯層面上。你和他講文明,,他會說你很虛偽,;你和他談修養(yǎng),他會讓你快閉嘴,;你和他談恥感,,他要你先謙虛。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這就猶如做卷子,,卷上全為雙項選擇題,按理,,即使真不會,,蒙也會對幾個??删陀腥藭e,,顯然,不是他真不會,,而是他故意錯,。
對待這樣的人,,也許有人會說,,應(yīng)該多包容,何必專門制定懲戒規(guī)則,。誠然,,明代朱袞在《觀微子》中也有語:“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可放在公共話語體系里,,這句話并不能適用,。在公德話題里,包容不是縱容,,包容是存在底線的,,否則就是對多數(shù)人權(quán)益的侵損,于社會和個人絕無益處,。比如,,一個兒子把80歲的老娘扔到魚塘里;一個作家抄襲別人的文章卻堅持不道歉,;一個老師不懂裝懂卻喜好夸夸其談……對這樣的事如果也能包容,,那社會的公序良俗就會墜入冰河,,是非黑白的評定標準就會紊亂。
古人講“行己有恥,,而后修德”,,說的是一個人行事應(yīng)該有恥感標準。換言之,,尊嚴之前是恥感,,若別人不尊重你,并不一定表明別人傲慢,,而可能折射你人品卑劣且為跛驢之伍,。很多時候,一個人在別人眼里的樣子,,正是其行為的映射,。
對個人而言,來自外界的批評和譴責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感覺良好,,讓別人不相信你會改過。那是對你人格的失望,,與你是否穿戴時髦無關(guān),。對這則公交新聞,有網(wǎng)友就說了,,“視頻編輯太善良了,,有必要打馬賽克嗎?這老人自己都不要臉了,?!?傳播學(xué)者庫利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出過“鏡中我”的概念,它啟發(fā)我們,,人要認識和修為自我需要把來自社會的評價當成鏡子,,否則就會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交流障礙,會讓自己越發(fā)孤立,,繼而失去正確的自我認知方向,。(文峰)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尊嚴 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