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今年高考語文力求固本強心 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今年高考語文力求“固本強心”
6月7日,,2017年高考拉開帷幕,。
今年不僅是恢復高考40周年,還有另一層標志性意義。2014年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啟動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3年一晃而過,,作為改革試點的浙江和上海今天迎來“新高考”,,將體現(xiàn)出更多示范性和導向性。
今天上午進行的全國高考語文科考試,,共有9份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tǒng)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自主命制6份考卷,。
語文高考命題一向是輿論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及各方學者和一線教師,在全面分析今年語文高考各份試卷的同時,,探尋高考改革的方向,。
突出立德樹人和育人功能 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今年的高考命題,突顯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高考核心功能,特別是語文學科,?!苯逃靠荚囍行闹魅谓撓蛑袊嗄陥蟆ぶ星嘣诰€記者這樣介紹2017年的高考命題指導思想。
“作文歷來是高考中綜合性最強,、關注度最高,、影響面最大的試題。好的作文命題不僅會讓考生銘記終身,,還能引發(fā)社會廣泛討論與深入思考,。”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專家以全國Ⅰ卷作文“中國關鍵詞”為例進行了分析,,該作文題提供了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指出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考生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xiàn)自己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試題意在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讓學生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面對中國和世界的互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正確的立場和方法認清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在此基礎上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說,。
在一些一線老師看來,,這道作文題看似簡單,但要寫好并不容易,,需要有深入的思考,。“每個詞語之間是有張力的,,如何選擇,、如何搭配其實是思辨的過程?!鄙钲谥袑W特級教師王木森說,。比如,學生可以把“長城”“京劇”進行組合,,這樣可以講講傳統(tǒng)的中國,,也可以把“高鐵”“移動支付”進行組合,這樣就可以談談高科技的中國,,如果學生把“共享單車”和“移動支付”進行組合,,那么可以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lián)網(wǎng)中國”……
題目要兼具發(fā)揮空間和區(qū)分度
“講好故事”固然重要,,但是高考作為測量、選拔工具,,其科學性也同樣重要,。“一份好的試卷要讓低,、中,、高各水平的學生都有發(fā)揮的空間,同時又能有較好的區(qū)分度,?!北本┐髮W的張頤武教授說。比如,,今年北京卷的作文“紐帶”,、天津卷的作文題目“重讀長輩這部書”,還有江蘇卷的作文題“車”等都體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傾向——切中當下社會現(xiàn)實,,讓每一個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能力”,。
“這種‘接地氣’的命題,切合學生實際也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避免了學生‘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現(xiàn)象,。”河北張家口市第一中學的特級教師尤立增說,。
不少專家指出,,“讓每一個考生都能有話說”“考題更加關注現(xiàn)實生活”,這樣的高考題是“有溫度”的,。因為學生填答試卷本身也是一個教育過程,,要避免“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現(xiàn)象,。
“試題既要深度關注現(xiàn)實,及時回應考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中的困惑,又要培養(yǎng)正面的情感態(tài)度,,滿足他們的發(fā)展需求和期待,。”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專家說,,比如,,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題中涉及的“垃圾污染”問題,會讓許多考生深有感觸,,“材料一”揭示的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材料二”提出的破解之道,,都有助于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觀念,,強化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而全國Ⅲ卷論述類文本題中提出城鎮(zhèn)化進程中應該“留住鄉(xiāng)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凝結著濃濃鄉(xiāng)情,,也是考生感興趣的話題,。
“能看到今年的高考題立意空間很大、有自由度,,同時也有一定難度,。區(qū)分度都比較好才能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北本┐髮W教授溫儒敏說,。
據(jù)了解,在今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客觀題的數(shù)量,、分值有所增加,其中單項選擇題增加3題,,多項選擇題增加1題,,客觀題總分值相應增加了14分。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一直強調考試不能忽略選拔功能,,“選擇題主要考查信息篩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概括理解能力,、文本鑒賞能力,、語言積累運用等,考查目標更為明確,,考查重點更為清晰,,干擾設置更為靈活,尤其是多項選擇題的增加,,可以進一步拉開試題的區(qū)分度,,更好地體現(xiàn)試題的選拔功能?!?/span>
語文教育返璞歸真才能固本強心
高考從來都被稱為“指揮棒”,,因此高考命題的變化對于中學語文教學有著很強的導向性意義。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專家介紹,今年高考語文試卷加強了語言運用方面的考查,,在題型設計上,,除了沿用成語使用、語病判別和語意連貫等題型外,,又增加了“表達得體”和“邏輯推斷”等內容的測試,。比如,在“表達得體”的考查中就有諸如“璧還”“失陪”“垂詢”“獻丑”“高足”“賜教”等敬辭,、謙辭在交際語境中的得體使用,;而邏輯推斷方面,在提供示例與支架的基礎上,,讓考生在完成語用任務的過程中,,接受邏輯思維推斷能力的考查?!罢Z言運用的這20分,,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感和判斷?!睖厝迕艚淌谡f,。
也有專家指出,這樣的調整旨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準確,、連貫、得體的語言表達習慣,,同時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思維邏輯的嚴密性結合起來,。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也更顯著地體現(xiàn)在今年高考作文的要求中,,如全國Ⅱ卷作文題的寫作指令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就對考生結合具體語境加強語言運用的創(chuàng)新性和綜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指出,,這樣的測試基礎性,、綜合性更為突出,區(qū)分度更為明顯,?!敖衲陮φZ言表達中邏輯推斷的考查,向中小學語文教育釋放了清晰的信號:學校的日常教學應該突顯語言學習及運用的基礎性,、應用性和綜合性,在語文學習中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將課內的‘學得’與課外的‘習得’有機結合,,學用并舉?!苯逃靠荚囍行南嚓P專家說,,這對語文學科建設的啟示也是非常顯著的,,母語教育應該立足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立足學校語文教育,,向真實生活開放,,向語言本體回歸。
“過去語文考試比較強調風花雪月的那面,,也就是文學性,,閱讀除了文學類的,在論述性和實用性題目之間,,考生可以二選一,,大家一般都回避論述性,選擇實用性的,。今年則全部變?yōu)楸乜嫉?,就是在強調思辨和論述,強調邏輯思維能力,?!标愔疚恼f。今年作文題強化了思辨性,、基本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因為“只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才會有創(chuàng)新”。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專家指出,,2017高考語文試卷結構合理,,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古代詩文閱讀、名篇名句背誦,、語言知識運用和寫作等,;考查的能力層級豐富,并建立了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探究等能力層級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有機聯(lián)系,穩(wěn)中求進,,在材料選取,、文化傳承、價值引領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點,,“這將對語文教育與教學產生積極影響,,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重視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構建均衡而合理的能力結構和素養(yǎng)體系,,引領語文學科建設,,突顯母語教育在國家人才強國戰(zhàn)略中的基礎性作用”。
“返璞歸真,,才能固本強心,。”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于涵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堵力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考 語文 固本 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