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銅元收藏投資價值漫談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北京5月18日電 中國銅元俗稱“銅板”,,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銅元與一般的圓形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銅元鑄造時間不長,前后僅流通了50多年,,銅元的品種大約有1000余種,,但其存世量卻相當驚人。
甘肅造幣廠造黨徽雙旗五十文銅幣
過于龐大的存世量使得銅元這個品種在國內(nèi)集藏品交易市場上不太受錢幣投資者青睞,,價格長期以來一直處于低位,。不過低廉的價格也使得一般普通銅元品種的偽品較少,對于那些初涉錢幣收藏領(lǐng)域的人來是一個非常適宜參與的品種,,而且龐大的數(shù)量中蘊涵著極為浩繁的版別,,其中有不少還是相當珍稀的。
銅元起源和發(fā)展
銅元是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發(fā)行的,,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陳其璋奏請“仿造大小銅元,以補制錢之不足,?!惫饩w二十六年(1900年),,廣東首次仿造香港輔幣制成銅元。這種銅元每枚重2錢,,成色含銅95%,、含鉛4%,、含錫1%,。正面為“光緒元寶”和“廣東省造”,下面有“每百枚換一圓”字樣,。背面中央刻一蟠龍紋,,周圍有英文“廣東一仙”。
清代銅元起初仍以“光緒元寶”為文,,但各省鑄幣并無統(tǒng)一標準,,成色樣式均存在相當差異,鑄造銅元的材質(zhì)自然是銅,,但是根據(jù)各種銅質(zhì)合金成分的不同仍然能分出好多種,。比較多見的是紅銅與黃銅,有些所謂烏銅,、橙色銅,,其實只是根據(jù)銅質(zhì)顏色深淺而定的,實際上還應算作是紅銅的一種,,各種銅元中仍以紅銅為多,,有些省只是紅銅和黃銅并鑄。清代銅元里各種面值甚多,,一般最常見的是十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廣寶”銅元十文非常普通,,但五文卻極為罕見;“大清銅幣”的中心粵,、淮二十文,、“開國紀念幣”小寫二十文、吉林中花十文等都是常見面值里十分罕見的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還有一些小面值半文、一文,、二文銅元,,流通時間不長、存世量不是很多,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另有一些特殊面值的銅元難以形成流通,,故存世量都很少,也值得一藏,。
光緒三十年(1904),,“廣寶”銅元正面原來的“每百枚換一圓”字樣改為“每枚當制錢十文”,背面的英文字“一仙”也改為“十文”,。改鑄后的銅元精致,、秀美,在當時流通很廣,,現(xiàn)存世量還很多,,錢幣交易市場里每枚僅售2~3元,背面英文字母錯版為TENCASH的,,值20元一枚,。但1904年鑄造的“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是當年四川銅幣廠成立之時的試樣品,并未經(jīng)流通使用,,尚有紅銅和黃銅兩種類型,,現(xiàn)已成為十分著名的銅元珍品。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鑄“大清銅幣”,。這類錢幣分四種:1.當二十重四錢。2.當十重二錢,。3.當五重一錢,。4.當二重四分。這類銅幣成色為含紫銅95%,、含白鉛5%,,在當時鑄造量很大,曾在民間廣為流通和使用,。目前在錢幣交易市場里也常見有“大清銅幣”批量出售,,錢幣投資者若是能在這些普通銅幣里找出一些稀有品種來,那就會有意想不到收獲,。
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fā)行的銅幣與清末時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可能就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
珍稀銅元分類
目前存世品種約有1000余種,其中絕大部分為普通品種,,只有極個別的為珍稀品種,。珍稀銅幣按其珍罕程度一般可分為四個等級,。國外對我國近代珍稀銅幣的珍罕程度用“R”來表示,“R”即為英文Rare,,意為“稀罕的”,。四種等級分別為孤品、極罕品,、罕品,、珍品。
1. 孤品,。所謂孤品,,乃指唯一品,。如“安徽九星十文開國紀念銅幣”,,民國元年(1912年)鑄造,材質(zhì)為紅銅,,系試鑄樣幣,,傳為江西省代鑄,存世僅見一枚,。孤品英文標為4R級,。
2. 極罕品。英文標為3R級,,即R,、R、R,。是指存世數(shù)量極為稀少,,少到屈指可數(shù)的地步。如“吉林光緒通寶辛丑二十個銅幣”,,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鑄造,,材質(zhì)為紅銅,系試鑄樣幣,,現(xiàn)僅發(fā)現(xiàn)2枚,。還有如“廣西省造光緒元寶十文銅幣”,材質(zhì)為紅銅,,系試鑄樣幣,。
3. 罕品。英文標為2R級,,即R,、R。是指存世數(shù)量很稀少,,罕品與極罕品的區(qū)別是存世量比極罕品稍多些,,一般存世僅十幾枚而已,,如“河南省鑄民國雙旗嘉禾五百文大銅元”,民國20年(1931年)鑄造,,材質(zhì)為紅銅,,該幣因面值實在過高,當年難以流通,,故開鑄后不久就停鑄,,現(xiàn)實際存世量也極稀少,據(jù)傳該幣目前存世不足二十枚,。
4. 珍品,。英文標為1R級,即R,。珍品的特點同樣是數(shù)量很少,,價格昂貴。除了孤品,、極罕品,、罕品之外的名貴近代銅幣大多可列入珍品行列。珍品一般的存世量大約在50~100枚左右,,如“廣東五羊壹仙銅幣”,,材質(zhì)為紅銅,該幣鑄造之時與中央政府“統(tǒng)一幣制”政策背道而馳,,故問世不久即作廢,,今存世量很稀少。還有如“皖字二十文大清銅幣”,,材質(zhì)為紅銅,,光緒三十二年至宣統(tǒng)元年(1906年至1909年)鑄造,該幣品好者存世很少,,所見的大都磨損很嚴重,。這類珍品幣值得集幣愛好者注意,今后很有可能列入罕品行列,。
銅元集藏有竅門
錢幣收藏者在收集銅元前,,對各式銅元鑄造和發(fā)行的基本情況應有所了解,當年的銅元是采用鋼模鑄造,,它不像現(xiàn)代銅質(zhì)紀念幣運用機械開模,,而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的技術(shù)。一般一副鋼模最多只能鑄造銅元2萬枚左右,,造幣廠長期生產(chǎn)銅元,,就需要大量鋼模,而每個雕刻鋼模的技師的風格又不完全相同,,模具上必然會有許多細小的差異,,這就為收藏和研究銅元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錢幣交易市場里一枚普通的“廣寶”銅元通常僅值2至3元,但若有幸能收集到30枚同一品種卻不同版別的普通銅元,,那這些銅元合在一起的身價就可高達千元以上,。
當然,收集30枚同一品種卻不同版別的普通銅元,,是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在不經(jīng)意處細細留意,,就可得到非常豐厚的回報,,若是能意外獲得一些珍稀銅元品種,那就更大快人心了,。
即便是同樣品種的一枚銅板,,品相的優(yōu)劣對其價格的高低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銅板品相常用的分級標準一般有六級,。1.新品:全新未使用,,帶銅光;2.美品:使用時間很短,,幾乎看不出磨損痕跡;3.上品:有輕微磨損,,可清楚辨識細致的幣紋,;4.近上品:有少量磨損,幣紋大多可辨,;5.中上品:有較多磨損,,幣紋七成可辨;6.中品:有嚴重磨損,,但關(guān)鍵特征可辨,。目前市場里絕大部分銅元的售價都不高,銅元潛在的投資價值尚未被大多數(shù)人所發(fā)現(xiàn),,在林林總總的各式收藏品中,,銅元其實就是埋在沙丘下的金子,筆者堅信在不久的將來其價值一定會被市場所發(fā)掘,。
在此要提醒讀者朋友的是,,目前在錢幣交易市場里的絕大多數(shù)普通銅元中偽品較少,只是在一些身價數(shù)百元以上的高檔銅元里才發(fā)現(xiàn)了少量贗品,,其中有真幣改刻和新幣仿制等形式,,錢幣投資者在收集這類高檔銅元時千萬要小心和謹慎。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中國銅元收藏投資價值漫談 中國銅元收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