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拯救長輩們的謠言朋友圈須雙管齊下
大清早,,還沒有睡醒,,就收到一條微信,,是家里某長輩發(fā)過來的,,大致意思是叫我不要喝某種飲料,,因為老板厭世,,在這款飲料里面放了老鼠藥,,已經(jīng)有人中槍了之類的,。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一條謠言,。同時,在看手機時,,又看到一條這樣的新聞:5月10日,,記者采訪南昌多名老年朋友,發(fā)現(xiàn)微信朋友圈內(nèi)養(yǎng)生信息占據(jù)了多數(shù),,其中一名老人72條信息55條為養(yǎng)生食療,,但多數(shù)基本都是謠言。(5月14日中國江西網(wǎng))
事實上,,類似的事情,,在我們周邊并不少。筆者的父母,,也經(jīng)常會轉發(fā)一些謠言:如“家中有屬羊的要注意”“又有孩子走失了”“用一招就能治療百病”等等,,盡管屢屢勸解,但也基本無效,。而這一次轉發(fā)給我謠言微信的長輩,,還是一名人民教師,就更加令人深思了:我們的長輩怎么了,?是什么讓他們毫無辨識能力,?這的確值得思考,。畢竟,不能讓謠言困擾長輩們的朋友圈,,不給謠言生存空間,,應該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對于這樣的事情,,在一次次的討論中,,許多共識早已達成。心理學家陳昊思在《社會正能量》節(jié)目中分析了中老年人這種行為:這背后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內(nèi)心的孤獨感,。他們渴望有兒女陪伴在身邊,,渴望兒女知道他們的生活,渴望跟上社會的節(jié)奏,,而不是成為一個被兒女,、社會拋棄的邊緣人。于是乎,,他們只能這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求關注之心,。此外,還有一些老年人一直都對傳統(tǒng)媒體深信不疑,,但對新媒體了解甚少,,在慣性認知下,他們便覺得“媒體不會騙人”,。
更進一步來說,,這背后,或許也有子女的失職,。捫心自問,,當父母或其他長輩轉發(fā)這樣的信息后,勸解幾次無效后,,許多人的態(tài)度,,或許都是不屑一顧,甚至是略帶鄙夷的姿態(tài),。雖然老一輩有自己的固執(zhí),,但晚輩們其實也缺乏足夠的耐心與堅持。而事實上,,類似的謠言,危害是極大的,,此前,,因為謠言導致的悲劇,早已不是一次兩次了,,“蛆橘謠言”曾造成全國柑橘嚴重滯銷,,“喝牛奶致癌”“皮革奶粉”重創(chuàng)國產(chǎn)乳制品,,“食鹽可能被核輻射污染”“滴血食物傳播艾滋病病毒”等謠言引發(fā)極大的公眾恐慌情緒,這些到如今,,都令人印象深刻,。
因而,對于父母以及長輩們朋友圈的謠言,,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而應有所作為。期待長輩們增強辨識能力,,加強對他們的科普,,是可行的方式,但他們接受新事物“應萬變”的能力,,肯定根不上時代了,。這就是說,拯救長輩們的朋友圈還得雙管齊下:一方面,,自然是為人子女的,,應加強對老一輩的精神贍養(yǎng),建立情感聯(lián)動,,保持耐心,,才有可能讓長輩們相信你所謂的“科學”;另一方面,,也必須用法律手段,、技術手段對各種謠言進行攔截,筑牢防火墻,。唯此,,才能拯救長輩們的朋友圈,讓他們免受謠言的困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謠言 長輩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