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一帶一路”含深厚底蘊 和合精神源遠流長
原標題:和合精神源遠流長
■編者按:
“一帶一路”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nèi)涵,,而中華文化在“一帶一路”發(fā)展中又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刊邀請委員們撰文,,展現(xiàn)“一帶一路”的人文風采,。
2016年6月,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在卡塔爾多哈舉行,,中國大運河項目,,以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lián)合提交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項目進入了申遺的最關鍵階段,。傍晚,,手機響起,我趕緊接聽,,那邊話音傳來,,表決剛剛結(jié)束,兩個項目全部成功,!真是千載難逢的成果,,我很興奮,過去我們申遺是點狀的,,一次一個,而這一次則是線性的,,申遺成功意味著這條線上的幾十個遺產(chǎn)點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后,,我對來家里采訪的記者說:這說明世界認同中國的歷史貢獻。
我的學術(shù)專業(yè)領域是大遺址考古,,近十年來,,作為國家文物局的專家,我一直參與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在對其不斷研究的同時,,也自然有許多關切。2006年兩會,,我們58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提案《應高度重視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啟動申遺工作》,,呼吁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并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記得就在那之后不久,,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也提出來了。在我看來,,這兩個項目的申遺都是國家工程,,是歷史在今天的傳承。
申遺的前提是要對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有清晰的定位,,所以必須回答清楚,,絲綢之路是什么?我們知道,,“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是我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lián)合申請的項目,但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絲綢之路是中國人開通的,,是中國對世界的歷史貢獻。古代絲綢之路在人們的印象里有很多功能:政治之路,、外交之路,、經(jīng)貿(mào)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等等,,這些都沒錯,,但我認為,絲綢之路的核心是“和合”,。中國的絲綢之路與西方大航海時代的殖民主義不同,,它秉持著和合精神,體現(xiàn)出中國人所崇尚的開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一條和諧友好之路,因此它帶來的是經(jīng)濟繁榮,,文明互鑒,,共同發(fā)展,。這一點可以從諸多考古發(fā)現(xiàn)中看出來。
上世紀70年代,,在西漢薄太后墓南陵陪葬坑中出土了一頭犀牛的骨架,,經(jīng)考證,這是南亞犀牛,,是當時作為禮品送到漢朝來的,。說明當時絲綢之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繁榮,否則這么大體量的犀牛無法運送過來,。而把犀牛作為太后墓葬的陪葬,,則體現(xiàn)了漢朝對其他國家文化的尊重。在當時的長安城,,匯聚了來自各個國家的人,,朝廷專門在上林苑給外國來賓修建了宮殿,有的建筑就以從絲綢之路傳來的國外土特產(chǎn)命名,,如“葡萄宮”等等。小到親戚朋友的來往,,大到國與國的交往,,都以尊重友好為前提,和合,,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固有基因,。唐太宗昭陵陵園之內(nèi)的“十四蕃酋像”、唐高宗與武則天乾陵陵園南司馬門之外的“六十四蕃酋像”等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例證,。
再看看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早在先秦時代,,從東亞經(jīng)過南亞至西亞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存在。近年來,,學者對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云陽鎮(zhèn)小戶楊村的“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碑文研究發(fā)現(xiàn),,早在鄭和下西洋之前620年,唐代航海家,、外交官楊良瑤就以“聘國使”身份攜帶判官和國信,、詔書,率外交使團,,乘風破浪從中國東南沿海,、南海,經(jīng)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最后抵達遠東伊拉克,,完成了其海上絲綢之路的外交之行,。像廣西北海的合浦博物館,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物化載體,。中國大航海帶來的是友誼和文化交流,。
我想,如果沒有中國人開辟的這些古代絲綢之路,,中華文化不會這么豐富多彩,,同樣,也不能給世界文化增添更多的精彩,,這是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絲綢之路是中國走向世界與世界走進中國之路,。今天,,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又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建設利益共同體,依然是開放包容,、和平友好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和合精神在當代的延續(xù),是創(chuàng)新型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從歷史上看,,古代絲綢之路興盛的時候,也是中國歷史興盛的時候,,絲綢之路興盛于漢唐時代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中國歷史上的兩大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就在漢唐時代?,F(xiàn)在,,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一帶一路”的影響越來越大,,將促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共同發(fā)展,,這正是中國為世界歷史發(fā)展提供的正能量。
(作者系九,、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 中國 和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