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人物志人物志
元朱印高手陳巨來
他從小接受了來自家庭內(nèi)部的良好教育,。1911年聰慧的陳巨來到上海后如魚得水。他先拜師嘉興陶惕若習(xí)印,,但無所成就,。又與三五友人一起拜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為師研習(xí)繪畫。陳巨來也曾摹刻了“癖于斯”的印章拜謁吳昌碩且得到了缶翁的首肯,但不知何故沒有列入?yún)鞘祥T墻,。陳巨來學(xué)印走上正軌,,是在隨父親拜訪趙叔孺之后。
因在福建時已經(jīng)相熟,,陳巨來拜見趙叔孺時毫無拘束,。趙叔孺看了陳氏父子帶來的書畫印蛻并讓陳巨來當(dāng)場揮毫。他仔細(xì)觀看后說陳巨來的筆性一般,,刻印卻別有一功,,建議要用心研習(xí)篆刻。從小開始就恃才傲物的他看什么都一般般,,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和17歲時娶了海上著名詞人兼名士的況周頤長女況綿初為妻,,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說來也是緣分,,1924年陳巨來20歲,,趙叔孺的一席話倒認(rèn)真入了耳。交往數(shù)次后由父親陳渭漁和岳丈況周頤主持,,在上海四馬路(今福州路)的杏花樓大酒店向趙叔孺舉行了拜師禮,。從此趙叔孺指導(dǎo)他以《十鐘山房印舉》為本,認(rèn)真學(xué)習(xí)漢印,。岳丈況周頤額手稱慶,,曰賢婿收心早且如此用功,他日定能得探印藝堂奧,。況周頤乃明理之人,,他的話數(shù)年后得到了應(yīng)證。
僅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天資聰慧的陳巨來就把一本《十鐘山房印舉》中自己喜歡的印章樣式摹刻得惟妙惟肖,。趙叔孺看了暗暗高興,知陳巨來是能繼承自己衣缽的,。一次書房中僅有兩人時,,趙叔孺點撥陳巨來要在深入研習(xí)秦璽漢印的基礎(chǔ)上去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風(fēng)格的篆刻。陳巨來銘記于心,,見到一切喜歡的印章都描摹下來,,還遠(yuǎn)赴北京,到故宮博物院去考察并收集相關(guān)資料,,由此他漸漸愛上了元朱文印章,。
1926年初夏,陳巨來至趙叔孺寓所請益,。他見上座有一客人蓄短須,,穿綢緞馬褂,,戴飾有珊瑚小珠的瓜皮帽,正高談闊論且狀若無人,。陳巨來初不識此君為何方大神,,待其出示所藏隋代《常丑奴墓志》請趙叔孺鑒定,見舊拓上有吳湖帆收藏印鑒,,他方知此乃大畫家兼大收藏家吳湖帆,。因吳湖帆在當(dāng)時已得大名,加之出生高貴才氣過人,,因此對陳巨來昂而不禮,。同樣視眾人如草芥的陳巨來難得被吳湖帆的作派折服,站在一旁看著聽著竟噤若寒蟬,。隨后趙叔孺取出自己收藏的《云摩將軍碑》拓片供吳湖帆欣賞,。那時市面上此碑的舊拓并不稀罕,吳湖帆翻閱了拓片,,對所鈐“叔孺得意”閑印十分激賞,,并評此印刻得高古絕倫。趙叔孺說《雙虞壺齋印譜》中有漢印“叔得意印”,,他頗喜歡,,遂囑弟子陳巨來摹刻,改“印”為“孺”字,,配合妥貼,,宛然古制。吳湖帆問這弟子現(xiàn)在何處,,可否麻煩足下引見則個,。趙叔孺一聽笑了,說刻印者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吳湖帆當(dāng)即笑容可掬地與陳巨來握手并交換名帖,,從此,,兩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吳湖帆為清代名家吳大徵孫,,家富收藏,,亦能治印,故于印道頗為熟稔,。待兩人處熟后,,吳湖帆對陳巨來說:“你的印風(fēng)與汪關(guān)相近。我家里藏有汪關(guān)的《寶印齋印式》十二冊,,可供你參考,?!眳呛搓惥迊硪荒樏H唬藭r他對汪關(guān)之名尚茫然,,于是邀其前往一觀,。到了吳家,陳巨來讀了汪氏印蛻馬上愛不釋手,。他開口借閱,,吳湖帆點頭同意。陳巨來于是攜汪關(guān)的《寶印齋印式》回家臨習(xí),。汪關(guān)為明末印壇翹楚,,擅擬漢印,工整而流動,,頗得妙理,。同時代的書畫名家董其昌、李流芳,、王煙客等所用印多出其手,。陳巨來獲見佳譜,乃寢饋其中,,成年累月閉門不出,,頭發(fā)長得太長,就扎成了一把辮子,。經(jīng)潛心研究七個寒暑,,陳巨來的治印呈工穩(wěn)老當(dāng)?shù)拿婷病?/p>
陳巨來苦習(xí)古印感動了許多人,金石大家羅振玉出借了程荔江,、陳簠齋,、吳憲齋、吳平齋等人收藏的印譜,。得見平湖葛書征輯《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后,,陳巨來從喜歡元朱文進而專攻元朱文。陳巨來深研元朱文還有一條途徑,,那就是在吳湖帆家觀賞古書畫時所受到的啟發(fā),。辛亥革命前后,中國政壇亂象迭生,,清宮內(nèi)外更是一片混亂,。許多太監(jiān)乘機偷盜宮內(nèi)的舊藏售賣于前門琉璃廠,家財萬貫而又精通書畫藝術(shù)的吳大徵陸續(xù)購進了多件宮廷藏品,。陳巨來在吳家觀賞這些名畫法帖時著重注意到畫面上的收藏家印鑒,。那時照相機尚未普及,吳湖帆也不會讓陳巨來用透明紙描摹,,但那些工整雅致的名印或閑章的審美意趣染濡到他的骨髓,。陳巨來由是取各家所藏暨各地新出古印,,凡足供印人取法者,咸加摹采,,一以自資品賞,,亦欲垂示后學(xué)。又費時三年,,陳巨來輯成《古印舉式》,,集印300余方。每印皆據(jù)原拓雙鉤廓填,,務(wù)求不爽毫發(fā),,往往摹四五方始選取其一。
印藝既成,,陳巨來即得趙叔孺,、吳湖帆等名家廣為推譽,于是葉恭綽,、張大千,、溥心畬、馮超然,、張伯駒等著名書畫家,、收藏家,均競以鐫印為囑,,一時門庭若市,。
陳巨來的藝術(shù)成就誠如其師趙叔孺所言:“陳生巨來,篆書醇雅,,刻印醇厚,,元朱文為近代第一?!毙屑覍Υ俗鬟^比較:若論精工秀美,,陳巨來略勝;若論淵雅高逸,,則趙叔孺為上,。師生同工元朱文,而老師贊許學(xué)生為第一,,這既見師生情誼之深厚,也可見陳巨來確有勝藍(lán)之處,。而師生同被世人尊為高手,,則不多見。
有人作過統(tǒng)計,,陳巨來一生刻印3萬多方,,現(xiàn)今各大博物館,、圖書館還收藏著他所刻制的藏書章。陳巨來曾為吳湖帆刻過100多方印,,幾乎占吳氏常用印的絕大多數(shù),,足見彼此間的互為倚重及交情之深。
與陳巨來過從甚密且情深誼篤的,,還有大畫家張大千,。
張大千早年也治過印,但不久就專于繪事,。他有一習(xí)慣,,就是每隔五年,必將所有印章全部換過,,不但更新面目,,也是防止有人制造假畫,魚目混珠,。在與眾多篆刻家的交往中,,除了方介堪,交情甚厚的就數(shù)陳巨來,。兩人最初的相識,,當(dāng)是在1924年后的上海。因頗為投緣,,便時相過從,,既惺惺相惜,又互相激賞,。張大千曾這樣說過:“巨來道兄治印,,珠暉玉映如古代美人,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欽佩至極?!?/p>
1946年,,張大千準(zhǔn)備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但當(dāng)畫從北平運來之后,,發(fā)現(xiàn)大多未鈐蓋印章,。心急如焚中,張大千想到了陳巨來,,請他務(wù)必在十天之內(nèi)鐫刻一批印章,,以解燃眉之急。雖為文弱書生,,但頗有俠義心腸的陳巨來一口應(yīng)允,。經(jīng)過夜以繼日地苦干,,不僅如期交差,而且印章方方精湛,,件件適用,,為張大千的畫作增色不少。畫展按期開幕,,并獲得成功,。張大千感激不已,許陳巨來今后索畫,,概不取酬,。
在民國時期,陳巨來刻印就有不錯的市場行情,。1929年由趙叔孺為其擬訂的印潤為:石章每字二元,。牙章每字五元。犀角章每字六元,。銅章每字十元,。螭文蠟封同字例(作元朱加半。牙角平底深刻倍之),。極大極小別議,。劣石不應(yīng)。例外不應(yīng),。潤資先惠,。隨封加一?!贝擞欀械摹霸碑?dāng)為銀元,。后來陳巨來在印壇享譽大名,印潤則多以黃金計價,,幾為海內(nèi)第一,,故求其治印者多為當(dāng)時權(quán)貴富商和名人大家??谷諔?zhàn)爭勝利后,,何應(yīng)欽以中國戰(zhàn)區(qū)陸軍總司令之職,在湖南芷江接受日軍侵華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書,。何應(yīng)欽途經(jīng)上海,,以黃金數(shù)兩托人求陳巨來刻一大印,印文“曾手降百萬日軍”,。其潤資之巨轟動一時……按常理推論,,陳巨來寓居上海多年,又是篆刻高手,交往的多是名家,,他應(yīng)該積聚了不菲的家財??勺詈笏麅墒挚湛?,也沒置下產(chǎn)業(yè),其中的關(guān)鍵一直是個謎,。
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時任華東局文化干部的賴少其在組建上海畫院時,見陳巨來沒有固定職業(yè),,于是聘其為專業(yè)畫師,。那應(yīng)該是陳巨來重獲新生的機會,但在“文革”中,,他的篆刻家名聲很快被人遺忘,,逐漸湮沒于歷史的塵埃之中。
到20世紀(jì)70年代末,,沒有幾個人還知道陳巨來的大名,。
然而,一本書的面世使陳巨來重返藝苑,,他精美的元朱文篆刻重新獲得了世人的追捧,。此書即是陳巨來的文史隨筆集《安持人物瑣憶》。
陳巨來出生于一個富含文化底蘊的家庭,。其父陳渭漁是位舊式文人,。其岳父況周頤為民國時的著名詞人。其妻能作文,。其弟亦精通文史,,專攻歷代名家日記。加之陳巨來聰慧過人,,除篆刻外,,另掌握一套筆墨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安持人物瑣憶》的面世十分曲折,,陳巨來的友人施蟄存功不可沒。
施蟄存很早就知道陳巨來的大名,,但遲至1963年10月兩人才得以見面,。施蟄存在當(dāng)天的日記中寫道:“晨謁尹石公以鵷雛詩集請其覆定,并以所錄詩呈之,。陳巨來適在座,,因以定交。”在此后的日記中又寫道:“下午至豫園古玩店購得青田石章三枚,,擬托陳巨來治之,。”施蟄存和陳巨來,,兩人不論是從人品學(xué)識,、生活方式、待人處世和交游圈子等諸多方面來看,,都應(yīng)該不是同“路”之人,。而一次偶然的邂逅相遇,竟使兩人成為終身好友,?!叭f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龔自珍的名句道出了內(nèi)中意蘊,。
因治印而定交,可以認(rèn)為是兩人交往的前奏,。陳巨來與施蟄存真正的患難之情起始于“文革”中的牛棚時期,。因同屬文化系統(tǒng),在經(jīng)歷了“文革”初期的暴風(fēng)驟雨后,,他們被關(guān)入了同一牛棚,。又因年歲較高,他們被分配住同一間茅舍,。此時的陳巨來感到來日無多,,決定將自己所見所聞逐一寫下。白天要寫檢討,,他就在晚上昏暗搖曳的油燈下寫作,。正規(guī)的紙張要寫檢討,他就檢別人丟棄的煙盒之類,,凡是可寫的,,陳巨來一一撿回,捋平了壓在枕頭底下,。好在一同住牛棚的是施蟄存,,寫作時可不必提防。書稿既成,,陳巨來將此文稿鄭重托付給施蟄存保管,,一是請施蟄存幫他稍作文字“潤飾”,二是因施蟄存在海外的朋友和弟子甚多,,希望他能設(shè)法出版,。
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周黎庵到施蟄存寓所閑聊。因周黎庵供職于上海古籍出版社,,見此文稿也甚有興趣,,遂拿回細(xì)閱。但因其中涉及許多名人“隱私”,,深有顧慮,,不敢貿(mào)然出版。直到1999年,,陸灝從施蟄存處取得陳巨來手稿,冒著很大的壓力,,在其主編的《萬象》雜志上連載發(fā)表了陳巨來的隨筆,。《萬象》雜志是以知識分子為讀者對象的文化休閑雜志,,以刊載散文,、隨筆為主,匯集海內(nèi)外一大批老中青名流學(xué)者,。因其闡述思想,,品評藝術(shù),回憶民國掌故,。行文輕快,,敘事之老到,吸引了眾多讀者,。陸灝原以為是頂著“壓力”的,,殊料陳文一出,《萬象》迅速行俏上海乃至全國,,雜志一再加印,。
悠然間10年過去。這部書稿終于以《安持人物瑣記》為名正式結(jié)集出版,,并配上珍貴的歷史圖片,。盡管歲月荏苒,故人遠(yuǎn)行,,所有的當(dāng)事人幾乎都已不在人間,。然而各種淹沒無聞的前朝往事、瑣碎雜談,,一經(jīng)陳巨來信手拈來,,文白相間的文辭加以潤色修飾,竟然都再次變得鮮活生動起來,,種種情態(tài)如在眼前,。大量“老八卦”流傳坊間,不僅讓今人多了不少逸聞?wù)勝Y,而且其所撰寫的種種趣事,,亦可看作一部民國版的《世說新語》,。
施蟄存在《安持精舍印冣》序中評曰:“安持惟精惟一,鍥而不舍者六十余載,,遂以元朱文雄于一代,。視其師門,有出藍(lán)之譽,。向使早歲專攻漢印,,今日亦必以漢印負(fù)盛名。是知安持于漢印,,不為也,,非不能也。詩家有出入唐宋者,,其氣體必不純,。安持而兼治漢元,亦當(dāng)兩失,,此藝事之所以貴于獨勝也,。”施蟄存在此篇印譜序文里,,以文學(xué)史家的獨特眼光,,對篆刻史上的漢印與元朱印作了精辟的闡述,同時對陳巨來的元朱印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也是一篇研究陳巨來篆刻藝術(shù)的重要參考文獻(xiàn),。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元朱印高手陳巨來 元朱印高手 陳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