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男子沙漠種樹14年:希望將環(huán)保的種子種進更多人心里
沒水、沒電,、交通不便,基礎(chǔ)設(shè)施跟不上,,最初種植的小樹,,在純粹“靠天吃飯”的方式下大量死亡,,這種方式被驗證行不通。怎樣種樹才能最有效地治沙,?吳向榮一直在思索,。
2005年,在給當?shù)卣膱蟾嬷?,他首次提出了“鎖邊”的概念——沿著沙漠的邊緣植樹,,造起“綠色圍墻”抵抗沙漠肆意擴散。他們一年年地制定計劃,,從公路的周圍開始,,打造起一條細長的防護帶,先完成目標的長度,,再慢慢地拓寬,。
事實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已經(jīng)為培育“綠色屏障”探索了幾十年,。吳向榮的父親吳精忠曾擔任阿拉善盟主管農(nóng)牧林業(yè)的副盟長,多年來一心想治沙,。小時候,,父親帶吳向榮體驗過幾次“飛播造林”。坐在農(nóng)用飛機上,,腳用力來回下踩,,飛機的底部就飄出長長一串種子落在沙漠里。幾乎年年播種,,可長成大樹的寥寥無幾,。
“每年播完,遇上雨,,才有生長的希望,。長出來了,羊又給吃掉了,,再怎么播也沒有效果,。”吳向榮覺得痛心,。
阿拉善每年降雨量只有100多毫米,,但蒸發(fā)量卻高達3000多毫米,針對這種情況,,吳向榮大膽地提出采用滴灌,,當時團隊的人都認為這“不可想象”,。
“原來滴灌只有在農(nóng)田有水井的情況下才會用,這技術(shù)用來造林,,現(xiàn)實嗎,?沒有水井我們就用運水車加壓,后來一試果然可以,?!钡喂嘟ǔ珊螅瑵餐?000畝地,,只要一個人花一周時間,,而在過去,管道澆灌要團隊所有人齊心協(xié)力,,一個月可能都搞不完,。
有一年,買來的苗木帶有根腐病,,這些患病的樹苗僅從外表看并沒什么異樣,。2年的栽培后,吳向榮和團隊看著它們成林,,又大面積地死掉。為了保證質(zhì)量,,他下定決心以后自己育苗,,不久,項目區(qū)有了專門的育苗地,。
“我們在騰格里沙漠14年種了20公里,,等于1年也就是1公里多點兒,整個騰格里沙漠少說也有600公里,,要按我們這個速度,,最少還要再種500年”,他玩笑似地說道,?!斑^去我們總想著要種多大面積,不考慮3年以后,、5年以后能不能維護得了,。我們到底能種多少,能管多少,,能管好多少,?”
有一年冬天,在日本,,吳向榮發(fā)現(xiàn)短短的兩個月里,,專業(yè)人員對門口上百年的大樹修剪了五六次,,這讓他意識到維護的重要性?;氐桨⒗?,他和團隊隨即制定了修剪計劃。
他希望將環(huán)境保護的種子種進更多人的心里,,發(fā)動更大的力量讓種樹成為一種自覺的活動,,“不僅要種樹,還要‘植心’,?;哪豢膳拢膳碌氖侨诵牡幕哪?,這是我父親以前常和我說的話,。”
彼時,,阿拉善盟正實施“轉(zhuǎn)移發(fā)展戰(zhàn)略”,,禁止牧民從事傳統(tǒng)的放牧業(yè)。但對當?shù)啬撩駚碇v,,要他們撇下習(xí)慣轉(zhuǎn)而種樹簡直是難上加難,,這一度讓吳向榮“非常頭疼”。
“我們拉修路的砂石料經(jīng)過牧民區(qū),,那一個區(qū)域的十來戶人家誰都可以出來攔你,,只要在門口立個牌子,經(jīng)過就得給錢,?!?/p>
吳向榮想出了辦法——通過給牧民發(fā)補助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蒙古族牧民格日勒圖一家率先被說服,,與吳向榮建立了合作,。如今,格日勒圖家周圍的200多畝地被綠色填滿,,其他的幾戶牧民,,也開始慢慢地嘗試起來。
在這片20公里長的鎖邊綠帶里,,吳向榮最喜歡一號井附近的一棵沙棗樹,。這是他和一位當?shù)氐男W(xué)生一起種下的。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男子 沙漠 種樹 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