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熱議解讀>綜述 綜述
一帶一路,,共同的筑夢空間
滿載68個集裝箱的商品,,歷時18天,,全程12451公里,,最后橫穿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到達目的地;運行時間與海運相比減少將近1個月,費用大約是空運的20%左右,。近日,,首趟從中國開往英國的中歐班列抵達倫敦。在增加中歐貿易活力的同時,,也體現(xiàn)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的遠程輻射效應,。
作為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lián)運班列,,自2011年至今,,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2000列。它契合了沿線國家產品進入其他市場的需求,,同時吸引了更多外國客商來中國采購,。“中國正在打造新的貿易路線與市場”,,當火車駛入英倫大地,,意味著來自中國的貨運列車可以向15個歐洲城市提供服務,難怪美國媒體將此稱為,,“中國雄心勃勃振興古代連通歐亞的‘絲綢之路’計劃的最新里程碑”。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有學者認為,在16世紀西方崛起之前,,東方的絲綢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國都出現(xiàn)在絲綢之路上,古代學者聚集在絲綢之路上創(chuàng)造交流智慧和藝術,。更難能可貴的是,,絲綢之路上的貿易,讓經濟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今天,,“一帶一路”上的眾多國家和地區(qū),正在共同構建升級版的絲綢之路,,讓這一財富之路,、文明之路和人文互鑒之路更加寬闊和暢通,讓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薪火相傳,??梢韵胂螅瑥倪@一抱有宏遠志向的規(guī)劃中獲益的,將是沿途眾多的國家和人民,。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評論說,,所謂“一帶一路”的概念,取自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絲綢之路”,,然而,,古代絲路上中國對外輸出的產品很“輕”,主要是絲綢,、茶葉和陶瓷等生活用品,。如今在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下,率先走出去的產業(yè)卻都很“重”,,如高鐵,、核電、航天科技和港口等,。這一分析耐人尋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內外貫通等現(xiàn)實問題,,他們期待“一帶一路”,,正是希望借此突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續(xù)寫商旅不絕于途的輝煌,,需要通過更切合企業(yè)發(fā)展實際的舉措,,為貿易大動脈煥發(fā)生機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世界應該是通的,,通則相互融合,,相互助力,相互幫協(xié),;而只要有溝通,、有合作、有交往,,利益就會相互交融,,惠及各方。在全球經濟復蘇疲軟的背景下,,“一帶一路”被外界稱為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全球經濟振興計劃,。其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框架,,注重“虛實”結合,,將有效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聯(lián)通、文化交融和政治互信,同時大大增進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梢哉f,這不僅僅是普通的合作共贏之路,,更是增進理解與交往的橋梁,。當“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還需繼續(xù)加強沿線國家間的政治互信,,共同抵抗外部勢力的干擾,,從而奠定區(qū)域市場一體化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的最好途徑是開辟未來”,。有經濟學家曾把工業(yè)國和原料國之間的垂直型分工,,表述為“中心—外圍”關系,指出后者只能依附于前者發(fā)展,。隨著“一帶一路”覆蓋半徑的擴大,,越來越多的外圍國家能夠借助優(yōu)勢互補,擺脫依附,,獲得自主發(fā)展能力,。與沿線各國和地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和需要緊密對接,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一帶一路”建設必將打開更為壯美的筑夢空間,,促使各國攜手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未來。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一帶一路 筑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