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最小背包客是“揠苗助長”式教育的產(chǎn)物
皮膚黑黑,、一頭短發(fā),背一個大書包,舉著一個搭車的牌子,。去年6月,,4歲的暴走女孩雯雯,就這樣紅透了,。被大家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的雯雯,,來自江西上饒,已跟著父母徒步了大半個中國,。不上幼兒園,、挑戰(zhàn)川藏線,“虎爸式教育”一度引起爭議,,但“虎爸”潘土豐依然將自己的教育理念進行到底,。4月6日,潘土豐再次帶雯雯來成都,,過幾天,,他們要前往老撾,穿越原始森林,。這一次,,上小學二年級的大兒子柏如也要同行,還特地向?qū)W校請了近兩個月的假,。9月,,潘土豐還計劃帶著雯雯和柏如挑戰(zhàn)“死亡之海”羅布泊,。(4月9日《華西都市報》)
從沒上過幼兒園,,一年中有六七個月都在吃野菜、睡帳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雯雯,,被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應(yīng)該是實至名歸,。因為她1歲零3個月,,尚屬于懵懂無知的情況下,便和自己的“虎媽狼爸”一起開始了徒步生涯,,一直到現(xiàn)在的5歲,。柔弱的肩膀背著旅途的必備之物,兩只腳丫丈量著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每天都步行五六個小時,,走10多公里路程,這就是小雯雯的生活狀態(tài),。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面對如此的跋涉,,尚不能承受之重,,可想而知,年幼的小雯雯其間經(jīng)歷了多少的艱難與困苦,。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之所以小雯雯的父母此等殘酷的讓其踏上旅途,無外乎就是讓孩子學會吃苦,、接受生活的磨練和早日獨立自強的心理驅(qū)使吧,。正如小雯雯的父親潘土豐所言:“其實到現(xiàn)在,我覺得這已是一個社會責任的問題了,,我們想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大家,,很多時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給他們機會,。”這也是近年來“虎媽狼爸”的邏輯思維,,以“愛”的名義出發(fā),。但像小雯雯的父母一樣能不能讓孩子得到這個年齡應(yīng)該得到東西,其實很難,。
外面的世界的確精彩,,小雯雯一路和父親走來,也確實了解到了各地的風土人情,,領(lǐng)略到了其間的美妙,,這些東西是老師和課本教不了的,也是事實吧,。但縱然有這樣的理由,,讓一個孩子經(jīng)歷如此的磨練,其實是落入了“揠苗助長”式教育的窠臼,,不值得鼓勵,,更不值得提倡。
一方面,,小雯雯年齡還小,,身體發(fā)育和特別是骨骼成長都未成熟,長時間,、高負荷的徒步鍛煉,,最起碼對她身體的發(fā)育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某些部位的畸形,;另一方面,凡事都有科學的考量,過猶不及也是錯誤的,,孩子的確需要接受風雨的洗禮,,但需要把握一個度,小雯雯承受艱辛已經(jīng)超出了孩子承受的范圍,,即便目前雯雯還接受,,但難免會在某個時段爆發(fā)不滿,而使父母的培養(yǎng)計劃付之東流呢,?第三,,遵循教育規(guī)律,讓孩子在幼兒園里接受正常的教育生活,,和同齡的孩子嬉戲玩耍,,保留一份童年的本真和純粹,應(yīng)該是小雯雯目前最需要的東西,,否則長期脫離群體生活,,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會被弱化,這都是需要小雯雯父母必須面對的話題,。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而家長無疑就是孩子的“夢工廠”,孩子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應(yīng)該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能根據(jù)自己的一廂情愿決定孩子的選擇,否則,,很難說孩子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
最小背包客是“揠苗助長”式教育的產(chǎn)物,此類典型還是少些為好吧,。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雯雯 孩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