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有一種傳承叫"會游泳才能畢業(yè)"
從2017級開始,“會游泳”將成為清華大學學生的標配,。清華大學有注重游泳教育的傳統(tǒng)。從1919年起,,清華大學就有對學生學習游泳的剛性要求,。如今,,時隔近百年,再次恢復硬性要求的傳統(tǒng),,可以看作是對清華大學堅持體育教育精神的一種回歸,。只不過,在近百年之后,,仍然堅持“會游泳才能畢業(yè)”的特色傳統(tǒng),,是否顯得過于古板?
百年前的中國,,國家內(nèi)憂外患,,社會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各種文體設施匱乏,,一系列文體活動,,因缺乏軟硬件支持而無法開展。而當時落成的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被認為是現(xiàn)代中國最早、最先進的健身場所之一,。館內(nèi)有籃球場,、手球場、80碼懸空跑道以及各種運動器械,,特別是附設的室內(nèi)游泳池,,實行池水水源消毒,十分清潔衛(wèi)生,。體育館建成后,,清華大學得以開始實施專業(yè)的體育教學。
因此,,注重游泳教學,,甚至將其與“畢業(yè)”“留洋”相掛鉤,也是在那個特定年代的特殊選擇,。而今,,各類文體設施在各大高校普遍健全,游泳教育只能說是“傳統(tǒng)”,,而非“特色”,,其生存自救的屬性隨著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發(fā)展,也已經(jīng)大大削弱。即便是“會游泳才能畢業(yè)”的傳統(tǒng),,其本意也是對學生體質(zhì)健康的重視,。
清華如果要真正發(fā)揚傳統(tǒng),在如今的體育項目如此之多的大背景下,,應該是引導學生在體育健身中找到興趣所在,,而不一定將“會游泳才能畢業(yè)”重新抓起。況且,,如今選擇如此之多,,就是不學習游泳,還有很多體育項目可以選擇,,何必強人所難,?
近年來,我國大中小學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有下滑的趨勢,,清華恰可以利用自身體育傳統(tǒng)的傳承,、良好體育氛圍,主動作為,,為中國的教育界樹立一面旗幟,。與其片面吸收老清華體育精神中的“強制”因素,,將學生統(tǒng)統(tǒng)趕上某個體育項目的戰(zhàn)車,,不如真正將現(xiàn)代大學精神中的“自由”貫徹到底,建立給予學子選擇權和話語權的體育教育模式,,或許更具有親和力和適用性,。
對百年老校而言,前輩師生流傳下的,,不只是看得見的樓堂館所,,抑或校規(guī)校紀,還有看不見,、深層次的對某些理念,、抑或價值精神的捍衛(wèi)。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年陳寅恪先生提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也是清華之所以為清華的關鍵,。在此意義上,,對傳統(tǒng)精神內(nèi)涵的全面吸收與理解,或許比從傳統(tǒng)中,,僵化地“拿來”某些具體的東西更有意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游泳 體育 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