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評論:改善民生,增強群眾獲得感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改善民生,,增強群眾獲得感——三論落實兩會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
新華社評論員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比娼ǔ尚】瞪鐣?,最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搞一些改善生產(chǎn)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今年兩會上,,從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謀劃,到惠農(nóng)興農(nóng)的部署,,再到對困難群眾冷暖的牽掛,,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體現(xiàn)鮮明的人民立場,蘊含深厚人民情懷,,為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要求各級干部堅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始終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guān)心的突出問題,,讓老百姓過上更好日子,。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系人民,、造福人民,,奮力開創(chuàng)各項民生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農(nóng)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棚戶區(qū)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nóng)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在經(jīng)濟下行壓力加大、改革發(fā)展任務繁重的背景下,,這份民生成績單來之不易,,讓人倍感溫暖。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完成時,。新形勢下,,無論是推進脫貧攻堅,還是破解教育,、醫(yī)療,、住房、環(huán)境,、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民生難題,,都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只有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更加幸福的民生圖景,。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改善民生,,需要堅持科學方法論,真正抓在點子上,,抓到關(guān)鍵處,。要堅持精準施策、過細工作,多下“繡花”功夫,,方能找準群眾“痛點”,,進行靶向治療。要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diào),,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抓住“牛鼻子”,做好社會托底工作,,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才能切實緩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為政貴在行,,民生重在實。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來不得半點虛假,既要積極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承諾了的就要兌現(xiàn)。到2020年現(xiàn)行標準下農(nóng)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黨和政府立下的軍令狀。絕不能為了完成這個軍令狀搞虛假扶貧,、數(shù)字脫貧,,絕不能脫離實際把脫貧時間表隨意提前,而應一村一寨,、一家一戶地做實工作,堅持防止返貧和繼續(xù)攻堅兩手抓,,創(chuàng)造出群眾認可,、經(jīng)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扶貧脫貧實績。務實求實不只是脫貧攻堅的要求,,整個民生工作都要實實在在,、力求實效,不搞“盆景”,堅決防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辦實事,,解難事,讓群眾真正看到變化,、真正得到實惠,。
實現(xiàn)更多的新增就業(yè),減少更多的貧困人口,,出現(xiàn)更多的藍天白云,,織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網(wǎng)……兩會上的民生謀劃,生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同頻共振,。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懷著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領群眾一起干,就一定能以民生工作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美好幸福的圖景就一定能變成現(xiàn)實,。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改善民生 群眾獲得感 落實兩會精神 迎接黨的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