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讓民法描繪出更為多彩的權利畫卷
3月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其中一項議程是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此次提請大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共有11章,,涉及民事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責任等主要內容,。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在本質上是權利保護法,規(guī)定并保護著人們的各項民事權利,,使得民事主體能夠在法律呵護下,,通過自由意識,以自己財產與行為,,進行生產生活,。為了契合社會發(fā)展,更好滿足人們對權利的訴求,,就要通過不斷豐富法定權利的外延,,實現(xiàn)法律的良性變遷。在這些方面,,民法總則草案亮點多多,。
調整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準。當前,,未成年人生活環(huán)境,、身心發(fā)育水平較立法之初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如今未成年人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接受著現(xiàn)代教育與信息洗禮,,他們所擁有的社會經驗與當年的同齡人不可同日而語。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民法總則草案將這一標準降低至六周歲,規(guī)定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這改變了當前該年齡段孩子民事行為幾乎一律無效的法律現(xiàn)狀,,也將減少市場主體因難以分辨孩子真實年齡而導致交易無效的可能。
擴大了被監(jiān)護人的范圍?,F(xiàn)行的民法通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jiān)護進行了規(guī)定,,而民法總則草案將此擴大至“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這意味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將被納入監(jiān)護體系,。
明確了如何界定和保護胎兒的利益,。民法總則草案規(guī)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這將對胎兒民事權益保護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在權利范圍的擴展上,,民法總則草案的規(guī)定也可圈可點,。如,將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至三年,;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正式界定為民事權利等。
總體而言,,民法總則草案堅持了民法體系所必須具備的權利保護取向,。相信草案將使我國民法體系更加完善,為我們描繪出更為多彩的權利畫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民法 權利 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