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這一年, 委員們干了啥
3月3日,,政協(xié)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本報記者 雷 聲攝
馬志偉委員
劉月寧委員
王文彪委員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這一年,,政協(xié)委員們是如何履職的,?做了些什么工作?且聽幾位委員暢談他們的履職情況,。
2015年12月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得到批準,,這意味著青海將承擔起在中國先行探索國家公園保護,、建設、管理模式的重任,,承擔起先行探索中國特色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責任,。
馬志偉委員:
推動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
本報記者 葉曉楠
這些年,,為了永遠的清水向東流,馬志偉不知到三江源跑了多少次,。去年,,為了推動試點工作的開展,更是去了一趟又一趟,。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將體制試點作為頭號改革工程,成立了由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高效推進工作,。印發(fā)部署意見,,確定了8個方面31項重點工作任務,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單位,,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為了這一天,,馬志偉在兩會上呼吁了15年,。這也是30多年政協(xié)委員的履職生涯中,最讓他滿意的一件事,。他說,,從建議逐步得到采納的經歷來看,協(xié)商民主是大有作為的,,能夠使政協(xié)擔負的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職能發(fā)揮得更好,。作為政協(xié)委員,,履職時要根據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需要,事先謀劃,,全程參與,,才能由虛見實,更好地履行職責,。
2002年,,馬志偉就開始提案,呼吁建立青海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補償機制,。到2011年,,他進一步提出了建國家公園的概念。到高校,、到院所等很多地方,,他講的總是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補償機制的重要性,。他說:“令我高興的是,近年來,,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的工作逐漸提速,,國務院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別批準了《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tài)保護綜合試驗區(qū)總體方案》和《青海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總體規(guī)劃》,2014年進一步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得到批準?!?/p>
她在探索踐行一種“雙向交互式”的中國音樂文化國際傳播新模式,。一方面,立足設立于境外主流高校的“音樂孔子學院”,,開展有計劃的中國音樂國際教育與文化交流,;另一方面,立足中央音樂學院,,以遍布世界134個國家的孔子學院網絡和大專院校為分享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傳播活動。
劉月寧委員:
對外傳播中國音樂文化
本報記者 葉曉楠
劉月寧是一名揚琴演奏家,,同時也是中央音樂學院“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及音樂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
過去的一年,在孔子學院總部和學院的支持領導下,,作為項目及藝術總監(jiān),,她主持了“五洲音樂·五色橋—國際音樂夏令營”“與世界分享中國音樂—全國高校中國音樂國際教育與文化傳播人才建設聯(lián)席會”及“基地系列學術論壇”三項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系列立體活動。5月,,她率領“中國揚琴獲獎師生歐洲巡演團”訪問奧地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舉辦三場公演及兩場學術活動,,實現(xiàn)了中國揚琴與歐洲揚琴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7月,又帶領“茉莉花”揚琴重奏團到訪日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她已在9國19所著名大學舉辦中外揚琴音樂專場,受到中外觀眾的喜愛,。就在今年3月2日,,也就是兩會開幕的前一天,劉月寧還獲得了匈牙利歐洲“一帶一路”經濟文化合作發(fā)展促進會授予的2016年度“歐中文化交流貢獻獎”,,這不僅是一種工作肯定,,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在劉月寧的電腦里,,有一個文件夾,,里面記錄著從2013年開始每一年的提案,。4年來她所提交的提案,主要來自于在文化國際傳播領域長期實踐中得出的思考,,內容涵蓋了中國音樂文化國際傳播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體制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等多個關鍵性的問題,,呼吁打造中國音樂文化國際傳播新模式,。從前年開始,這些提案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反饋,,并收到相關文件以及正式的答復意見,。
今年,劉月寧的提案仍然是圍繞這一主題中國音樂國際教育與文化傳播領域,。她建議建立“中國音樂國際教育與文化傳播”全國高校聯(lián)盟,,并提出要健全公辦與民辦藝術教育之間的交流合作機制。
“種下甜根根,,拔掉窮根根”“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對于王文彪來說,治沙扶貧是他畢生付諸心血的事業(yè),,也是他近一年來按照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不斷推進的工作。
王文彪委員:
治沙扶貧一舉兩得
本報記者 柴逸扉
想要在治理沙漠過程中既改善生態(tài),、又獲得經濟效益,,選擇的植物就很關鍵。比如億利自創(chuàng)的讓甘草躺著生長的技術,,可以讓1棵甘草治沙的面積由1平方米擴大到10平方米,,幾十棵甘草通過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改造1畝沙漠,成為良田,。而農牧民種植1畝甘草的年收益是400-450元,,10畝甘草就可以帶動1人脫貧。
2016年,,王文彪帶領億利集團在西部幾大沙區(qū)啟動了為期3年的300萬畝甘草治沙改土扶貧項目,,將帶動1.25萬戶貧困戶脫貧。庫布其沙漠腹地巴音烏素的蒙古族農民吉仁門肯去年跟著億利種植甘草,,一年就掙下了10多萬元,,農閑時再打打零工,養(yǎng)一些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像吉仁門肯這樣的農牧民有很多,,鄉(xiāng)親們把種植甘草叫做甜蜜的事業(yè)。
去年在新疆南疆,,王文彪帶領億利的同事一道實施了20平方公里“甘草+黑枸杞”和2600畝種質資源庫建設工程,,成活率超過70%,帶動2000名貧困農牧民勞務就業(yè),。阿拉爾地區(qū)的老百姓感慨地說,,過去光禿禿的沙漠,人都不敢來,,現(xiàn)在變成了綠洲,。
“生態(tài)產業(yè)的腳步走到哪里,精準扶貧的腳步就跟到哪里,?!边@是王文彪的信念和希望。作為政協(xié)委員,,同時也是企業(yè)家,,他需要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讓更多原先因沙致貧的鄉(xiāng)親們與億利一道共享生態(tài)改善的收獲,。
而在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指引下,,億利集團正在與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等國際組織一起建立“一帶一路”國家民間組織合作平臺,把庫布其綠色經濟發(fā)展模式成果輸出到“一帶一路”國家,,為世界各國的荒漠化治理,、脫貧減貧貢獻一分力量。這是王文彪的另一個“小目標”,。
編輯:秦云
關鍵詞:政協(xié)委員 全國兩會 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