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人物志人物志
溥心畬:工書善畫洗盡鉛華
對作為一代被廢黜的封建王朝的舊王孫來說,特殊的出身背景更使他悟到榮華富貴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畫中營造的空靈超逸境界令人嘆服,。
《奚官調(diào)馬圖》
作為20世紀(jì)中國畫壇傳統(tǒng)派代表人物,,與張大千齊名,,成為當(dāng)時中國畫壇的“雙星座”,。1949年赴臺,,與黃君璧,、張大千并稱“渡海三家”。在渡海三家中,,書法功底,、詩文格調(diào)及畫中的清秀之氣,皆以溥心畬為第一,。
溥心畬善畫山水,、花鳥、人物,、走獸,意境淡雅致遠,、俊逸出塵,,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筆法挺勁,,并喜繪于絹地,,染色層次多而淡,。其花鳥作品亦清逸雅靜,較之山水,,筆法偏于柔秀,。還長于草書,風(fēng)格秀逸,,得剛健婀娜之致,。溥心畬一生談詩談書談做人卻不甚談畫,畫藝未曾從師,,全由擬悟古人法書名畫以及書香詩文蘊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大內(nèi)許多珍藏,,自然多有觀摹體悟的機會,。畫風(fēng)也是屬于貴胄世族的氣息,在他的許多作品上都蓋有邊框龍紋或無龍紋的舊王孫印章,,不過由于他的文學(xué)底子加上隱居的生活,,讓他又能一洗鉛華,縝麗不媚俗,,流出文人氣息,。
溥心畬以“北宗”山水畫馳譽畫壇,他大多數(shù)山水畫的構(gòu)圖可明顯看出是從南宋的“邊角”之景變化而出,,皴法也多用斧劈,、釘頭,然而他的畫中,,大塊的側(cè)鋒斧劈皴較為少見,,畫面所體現(xiàn)出的是一股和諧寧靜之氣,設(shè)色淡雅,,意境悠遠而耐人回味,,正是歷代文人畫家所致力追求的境界。因而他的離去,,有人稱是“中國文人畫最后的一筆”,。
謝稚柳評價溥心畬是繼王維、蘇東坡,、文征明,、鄭板橋之后,惟一詩書畫三絕者,。近代畫家中,,溥心畬的詩文造詣,為其他畫家所不可企及。畫作所書,,多自擬詩詞,,記游感懷。其書寫筆勢流暢,,氣韻連貫,。其詩多造境清涼,沉郁寂寞,,故國之思,,離亂之傷,身世之感,,時溢行間,,故頗具杜風(fēng)。其詞也佳,,受到南唐二主和宋徽宗小令的影響,,一派王孫氣度。
溥心畬一生并不以畫家身份為榮,,而僅是將畫畫作為生計的一個手段,。抗日戰(zhàn)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1949年去臺北,曾任教于臺北國立師范大學(xué),。身為清朝遺老,,始終有一種失落的情結(jié)在心中,但又傾向于隨遇而安,。
他的書法在民國時期的書壇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溥心畬題畫時所用書體亦隨畫面而不同,在帶有寫意的畫作之上大多用行草書,,在比較工整的畫中則采用楷書,,以取得統(tǒng)一的效果。北京商報記者 隋永剛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溥心畬 工書 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