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年貨里的人情味
春節(jié)是華人至高無上的節(jié)日。春節(jié)少不了忙,忙年是傳統(tǒng),還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情感,。年貨是忙年的重頭戲,,五花八門,,有吃的,、穿的,、戴的,、用的、玩的,,還有實實在在的“壓歲錢”“磕頭錢”,,現(xiàn)如今又誕生了微信紅包之類的新潮玩意。
買什么不買什么,,取決于荷包的厚薄,,然而其中包含的情卻未必和物品的貴賤有關。當年楊白勞給喜兒扯了二尺紅頭繩,,準備“歡歡喜喜過個年”,。二尺紅頭繩,擱今天看算什么?但在楊白勞和喜兒心里,,這就是最好的年貨,,那里面飽含著深深的父女之情。改革開放前,,大多數(shù)人家的年貨比較簡單,,有條件的給孩子做件新衣服,買雙新鞋,,條件差的也會把舊衣服翻翻新,,或者洗洗熨熨,,讓孩子穿得干干凈凈舒舒服服出門拜年,。濃濃的親情,體現(xiàn)在一針一線一絲一扣上,。年夜飯是團圓飯,,不管窮富,舉全家之力,,一定要豐盛,。葷多葷少沒關系,但怎么也要七個盤子八個碗,,湊個吉利數(shù),,好聽又好看,哪怕小蔥拌咸菜也不嫌寒磣,。全家人歡歡喜喜坐在一起,,一年的辛勞化作這一晚的幸福,一股暖流直往心頭涌,。
中國人講究“禮道”,,禮尚往來是必須的。平時親戚好友之間淡如水就罷了,,過年這樣的大節(jié)不互相意思意思,,實在說不過去。然而,,送什么一要看對象,,二要掂量能力??撮L輩,,要大方些,不過在過去的那個時代,,兩斤點心一斤茶葉就算是大禮了,,一般的也就幾個蘋果,幾個梨的事兒,,網(wǎng)兜一拎,,鼓鼓囊囊,,清清亮亮,并不覺得掉價,。那年月來往的大都是親戚里道,,你送我,我送你,,有來無往非禮也,,若沒有這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可能就中斷了,,情誼就流失了,。所以,那時送年貨送的是親情,,走動的是感情,。
那時,鄰里之間也會走動,,但未必送東西,,原因很簡單,彼此都不富裕,,有點好東西都看作稀罕物,,哪舍得送出去?不過也有例外,。那年,,大院里一位老家是山東即墨的鄰居,過了小年滿面愁容,。一問,,白鱗魚一直沒著落。原來,,即墨有年夜飯吃白鱗魚的傳統(tǒng),。年三十,飯桌上有條白鱗魚,,預示著一年好兆頭,。所以,置辦年貨時,,別的都可以忽略,,白鱗魚一定要有。偏偏那年的春節(jié)前夕,,白鱗魚緊俏,,到處都買不著。鄰居的老爹八十多歲了,身體一直不好,,那些天似乎更虛弱了,,老早就嘟囔,說今年恐怕是最后一次吃白鱗魚了,。鄰居挨家求拜,,希望能幫忙弄到條白鱗魚。一直到年三十下午,,正沮喪時,,另一位鄰居敲開了她家的門,手里居然拎著一條白鱗魚,!原來那位鄰居的女兒談了個對象,,準女婿來送年貨,里面竟有條白鱗魚,。真是喜從天降,,鄰居感激話不知說了多少。最有意思的是,,她那病怏怏的老爹,過了這個春節(jié),,一氣又活了三年多,。幾十年過去了,鄰居每每回憶起此事,,都說那是她這輩子接受的最大的人情,、最好的年貨。那是一片溫情和善心??!
如今,人們的日子逐漸好起來,,年貨的檔次也水漲船高,。年輕人一年到頭不知要換多少新衣,不是名牌不是流行款式還看不上眼,。雞鴨魚肉早被打入家常便飯的行列,,平時就沒斷著吃,年夜飯若再當主打,,似乎有些掉份,,怎么也要搭配些“山珍海味”?!叭饲椤辈粌H沒斷,,反而更加被重視,當然,這里面有錢袋子鼓起來,、“不差錢”的原因,,也不排除有人發(fā)家致富愿意炫耀顯擺的因素。另外,,“人情”也似乎變得越來越多,,一大堆非親非故的“朋友”成了年貨的主送對象,親戚里道反而成了“點綴”“陪襯”,。檔次高了,,花樣多了,但年貨的味道也變了,,不再如從前那么有滋味,。
許多人還是懷念以前熱熱鬧鬧的忙年。那時經(jīng)濟條件雖然差,,但人很單純,。商場里,集市上,,小攤旁,,人們攥著不多的錢,算計來算計去,,買最需要的東西,。然后,是那樣的珍惜,,那樣的興奮,,那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感滋潤著心田。如今想來,,依然令人回味彌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春節(jié) 人情味 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