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聽年輕藏族學者講述班禪塔的“前世今生”
北京西黃寺內有一座清凈化城塔,俗稱“班禪塔”,,是整個西黃寺的核心建筑,。此塔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成,,是乾隆皇帝專門為在西黃寺圓寂的六世班禪而修建的金剛寶座式樣衣冠塔,。日前,,記者走進西黃寺,聽西黃寺管理處研究人員黎嘉才仁講述班禪塔“前世今生”的故事,。
圖為清凈化城塔,。
圖為“清凈化城塔”主題展室。
黎嘉才仁在做講解,。
圖為和珅關于修建清凈化城塔奏折,。
清凈化成塔局部。
圖為《乾隆御筆寫壽娑羅樹并贊》碑局部,。
圖為石犼,。
圖為托塔力士。
圖為太子降生圖,。
在西黃寺內,,新開設了一個以“清凈化城塔”為主題的展室。豐富詳實的文字,、圖片,,讓人仿佛穿越歷史的長廊,見證230年間滄桑歲月,,鑒賞這一獨特的建筑藝術,。據這個展覽的策展人黎嘉才仁介紹,他花了兩年時間,,翻閱了大量的文獻和史料,,最終完成了展覽的全部內容。
黎嘉才仁告訴記者,,通過這次策展,,他對乾隆皇帝與藏傳佛教的關系,特別是清代藏傳佛教文化在北京的傳播有了全新的發(fā)現(xiàn)和全新的解讀視角,。他說,,清凈化城塔本身代表了以六世班禪為代表的愛國愛教高僧在維系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歷史豐碑。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進京為乾隆皇帝祝壽,,后因病在西黃寺圓寂。乾隆皇帝聞此悲痛萬分,,不僅為之輟朝以為哀悼,,還令京城各寺為六世班禪誦經49天。黎嘉才仁介紹說,,乾隆特花費內庫的私有財產,,下令建清凈化城塔及清凈化城塔院,,并令和珅親自設計,、監(jiān)工。
清凈化成塔是一座衣冠塔,里面都裝有什么,?據和珅關于塔內具體裝藏內容的奏折清單所陳,,包括六世班禪發(fā)冠一頂、法衣三件,、氆氌袈裟一件,、斗篷一件、比肩一件,、念珠一盤,、凈水瓶一個、米盒一個,、碗一個(連座),、靴一雙。均供奉在塔剎內,。
在清凈化城塔前方左右兩側,,各有一通石碑。黎嘉才仁特別為記者講述了《乾隆御筆寫壽娑羅樹并贊》碑的來歷,。據他介紹,,這塊碑是乾隆為六世班禪準備的生日禮物,碑身上有乾隆皇帝用漢,、藏,、滿、蒙四種文字題詩一首,,還有其親筆畫的一棵娑羅樹,。但遺憾的是,這個生日禮物還沒有送出,,六世班禪就圓寂了,。
走近清凈化城塔,可以看到塔前左右兩側各有石犼一只,。這兩只犼坐于一米余高的石座之上,,張口吐舌,仰天長嘯,,姿態(tài)非凡,,氣勢沖天。據介紹,,犼,,俗稱為朝天吼,傳說為龍的九個兒子之一,,有守望習慣,。一般立于華表和房頂,。
黎嘉才仁用“精美大氣”來形容清凈化城塔上的雕刻藝術。他說,,這些雕刻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與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乾隆皇帝個人的審美取向,來源于傳統(tǒng)卻不拘泥于此,,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其背后也有將藏傳佛教文化元素內地化的重要意義。
一邊順時針轉塔,,一邊聽黎嘉才仁講解,,更能體會乾隆皇帝與六世班禪的深厚情誼,同時深深地為這座建筑藝術精品折服,。黎嘉才仁說,,清凈化城塔的主圖像為三十五懺悔佛加八大菩薩為主,這與乾隆裕陵地宮主題相差無幾,。而佛陀傳記故事圖的運用也是其他金剛寶座塔中從未有過的,。
談到為何會做這樣一個展覽,黎嘉才仁表示,,因為清凈化城塔是西黃寺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又與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禪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通過展覽,,可以把塔的歷史及其內在象征意義呈現(xiàn)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六世班禪愛國愛教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無量功德。(郎寧)
編輯:薛鑫
關鍵詞:藏族學者 班禪塔 西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