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開幕
北京畫院對于院藏齊白石作品的研究和梳理是一項長期的學術工作,,除了常規(guī)以繪畫題材進行劃分,,舉辦齊白石陳列展以外,,我們還以特展的形式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獻給廣大觀眾。2016年,,北京畫院與寧波博物館通力合作,以全新的角度切入,,對院藏的近兩千件齊白石作品進行全面梳理,,將“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奉獻給寧波觀眾,引起觀者如潮,。丙申歲尾,,“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希望在新春來臨之際為首都佳節(jié)增添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展覽將于2017年1月13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并將持續(xù)至5月7日。
何要浮名 3.2×3.2×5.8cm 壽山芙蓉石 無年款
“何要浮名”取自齊白石晚年一枚自刻印章的印文,,是白石老人從藝數(shù)十年來的藝術心得和人生感悟,,更是老人清醒認知自我,堅守藝術之道的一種警示,?;诤我∶闹黝},我們以齊白石的人生道路與藝術成長為內部線索,,深入剖析齊白石的藝術價值,。展覽共分為四個板塊:1、星塘白屋不出公卿,。2,、要知天道酬勤。3,、知己有恩,。4、寂寞之道,。共匯聚了齊白石作品八十余件套,,涉及齊白石的山水、人物,、花鳥,、草蟲、水族,、禽鳥,、蔬果、雜畫,、書法,、篆刻等各個品類的代表性作品,深度發(fā)掘齊白石作品背后蘊含的人格魅力與對藝術最本真的追求。
星塘白屋不出公卿
星塘白屋不出公卿
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白石鋪的一戶普通農家,,齊家門前的水塘傳說是古時有隕石落下,,因此得名星斗塘。六歲時,,家鄉(xiāng)新上任的地方官在鄉(xiāng)間巡視,,惹得鄉(xiāng)鄰爭相去道旁瞧熱鬧。幼年的齊白石卻對此不屑一顧,,此舉還贏得母親的贊揚“好孩子,,有志氣!……我們憑著一雙手吃飯,,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母親的話對齊白石影響深遠,也使得他“一輩子不喜歡跟官場接觸”,,所以在面對好友為其捐縣丞,,以及推薦他為慈禧太后當內廷供奉帶領七品官銜等好意時,身為民間畫師的白石山人向來是敬而遠之,。在第一板塊里,,我們精選了多幅齊白石早年的臨摹作品,此外,,我們還能從作品《萬竹山居圖》中,,看出老人對于家鄉(xiāng)景物的回憶與懷念,也可以從《上學圖》中體會到老人童年記憶的美好與祖孫情深,。對于自己的卑微出身和木匠身份,,齊白石成名后從不隱諱,恰恰相反,,他常常以“魯班門下”,、“木人”等名號自居,一身平民傲骨,,自矜自傲的他只是恪守著自己的繪事本分,,鬻畫為生。從“星塘白屋不出公卿”,、“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等印章中便可得見齊白石的早年經歷和人生觀,,更可得見老人不忘出身的本色。
要知天道酬勤
要知天道酬勤
勤奮,,是齊白石藝術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此次展覽作品《南瓜》的題跋中寫到“昨日大風,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足之,不教一日閑過也”,從中我們可以體會齊白石對于勤奮的認知,。在湘潭當?shù)匦∮挟嬅?,齊白石并沒有安于現(xiàn)狀,而是在友人的邀約下勇敢地走出家門,,歷時十年完成了“五出五歸”,。遠游期間齊白石常常不顧舟車勞頓,利用晚上時間將沿途所見繪制成畫稿,,對于難得一見的前人書畫,,更是連夜臨摹做成臨本終生保存。齊白石根據遠游期間的寫生畫稿整理創(chuàng)作的《借山圖》已與當時盛行的“四王”風格迥然不同,,大自然中的氣象萬千使以前足不出戶的齊白石擺脫了以往臨摹成法的羈絆,,不僅開闊了眼界胸襟,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摯友陳師曾的勸告下,,齊白石以“余作畫數(shù)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君等勿憐”的決心開始“衰年變法”,。歷經十年“歲歲尋常汗?jié)M顏”的勤奮努力,齊白石終于自創(chuàng)一格,,開創(chuàng)“紅花墨葉”一派,。無論是寫意灑脫的花鳥果木,還是精細入微的工筆草蟲,,均已成功地實踐了他所堅持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信條,,進入到“一花一葉掃凡胎,墨海靈光五色開”的自由境界,。對于時間的珍惜,,齊白石常常感嘆“癡思長繩系日”;對于勤奮的理解,,老人常常勸勉“要知天道酬勤”,。這種勤奮而艱辛的探索與獨造,貫穿了齊白石的藝術人生,,也使他的筆端耕耘更多了一份收獲,。
知己有恩
知己有恩
齊白石在印章“知己有恩”的邊款中刻道:“歐陽永尗謂張子野有朋友之恩。予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刻石記之,。”正如這其中所刻,,齊白石對于知己友人常懷感恩之心,,格外珍視與朋友之間的情意,對于別人提攜和幫助更是銘記于心,?!栋资先俗允觥分校R白石也多次提到朋友們對他的幫助:陳師曾作為北京畫壇的領袖,,勸他自出新意,,改變畫法。他以“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來形容與陳師曾之間的知己之交,。他曾寫詩“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呼姓名”以紀梅蘭芳在聚會中幫他化解尷尬的恩德,。與徐悲鴻之間的情意,,白石老人曾作《月下尋舊圖》,在大段的題款中講述了徐悲鴻“三顧草廬”聘請他出任藝術學院教授的往事,。
許多人都說,,齊白石總是會遇到幫助他的人,總是會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但也許只有心懷感恩的人,,才會有廣闊的心胸,才可能贏得別人無私的幫助,??梢哉f在天分和努力的背后,正是由于齊白石自身的樸素與真誠,,以及“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心懷感恩的人生態(tài)度,,才使他獲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也在客觀上為他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人生機遇,。
寂寞之道
寂寞之道
“夫畫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從事于畫?!边@段話道出齊白石一生恪守的人生觀與藝術觀,,他將藝術視作“寂寞之道”,不貪慕名利,,長嘆“何要浮名”,。雖然飽經世事滄桑,,卻依然保持單純的童真,永遠生活在追求真善美的藝術探索中,。齊白石詩,、書、畫,、印四全,花鳥,、山水,、人物皆擅。他是真正從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一位大師,,還是一位連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藝術巨匠,,他在藝術上的“膽敢獨造”使傳統(tǒng)精神在今天重新散發(fā)活力。這不僅僅是中國畫傳統(tǒng)中所蘊含的最獨特,、最寶貴的東西,,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藝術家的“名”與“實”在美術界是一個討論不休的話題,,畫史中很多曾經名極一時的畫家隨著歷史的積淀都已經煙消云散,,而很多曾經默默無名的畫家卻在時代的進步中重新被世人發(fā)掘和審視,所以藝術家“名與實”的核心不在于當世的“浮名”,,而在于存世的一幅幅作品,,基于的是藝術家不斷創(chuàng)新、超越自我的核心價值,。此次北京畫院組織專門力量策劃“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將齊白石的人生脈絡與藝術成就作為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的歷史切片,全面梳理齊白石從湖南民間到文化中心北京的人生歷程,,探索白石老人藝術創(chuàng)作不斷創(chuàng)新的核心規(guī)律,。在今天繁榮復雜的美術界,相信這一帶有思考性,、問題性的展覽會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思考藝術的契機,也會為廣大普通觀眾搭建重新品讀經典,、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
展出畫作
草間鵪鶉 30×39cm 紙本墨筆 1944年
發(fā)財圖 103.5×47cm 紙本墨筆 1927年
雞冠花 135×33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借山圖之二 白蕉書屋 30×48cm 紙本設色 1910年
借山圖之四 洞庭君山 30×48cm 紙本設色 1910年
老當益壯 101×41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南瓜 139×34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上學圖 34.5×25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萬竹山居 102.5×49.5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蝦 134×33cm 紙本墨筆 無年款
尋舊圖 151.5×42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朱竹 139.5×38.5cm 紙本設色 1924年
編輯:陳佳
關鍵詞:何要浮名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精品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