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俄西“多方博弈”與“有限合作”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特稿:俄西“多方博弈”與“有限合作”
新華社記者董龍江
博弈與合作并存,矛盾與分歧依舊,。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開赴地中海,,參戰(zhàn)敘利亞,;美國設在羅馬尼亞南部德韋塞盧空軍基地的反導系統(tǒng)正式啟動,;俄美兩度就敘利亞?;饐栴}達成的協(xié)議因雙方分歧淪為一紙空文,;艱難重啟的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機制兩次舉行大使級會議,,終因與會雙方的極端不信任而宣告無果而終……
即將過去的2016年,,從中東的敘利亞,、土耳其到中東歐的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繼續(xù)上演“多方博弈”,。有媒體甚至稱,,俄羅斯和西方走向了新冷戰(zhàn)。與此同時,,也不能不看到,,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著對話和接觸,并進行了“有限合作”,。
博弈主戰(zhàn)場
俄羅斯一直把中東地區(qū)視為本國外交的重要舞臺,,竭力在調停中東各個熱點問題的過程中彰顯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特別是應敘利亞政府要求空襲敘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以來,俄羅斯直接軍事干預敘利亞戰(zhàn)事,,拓展了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之后被西方國家聯(lián)手擠壓的外交空間,。
2016年,錯綜復雜的敘利亞危機裹挾著各種外部勢力的較量繼續(xù)發(fā)酵,。而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地區(qū)危機中,,俄美各有“追求目標”。
俄羅斯和美國今年達成的第二份敘利亞?;饏f(xié)議僅一周就宣告結束,。隨著俄美矛盾的不斷升級和激化,美國單方面宣布暫停與俄羅斯就敘利亞?;饐栴}進行的談判,,同時擱置與俄方共同打擊恐怖分子的軍事計劃。俄美兩國的針鋒相對使得敘利亞危機的解決依然遙遙無期,。
7月,,中東地區(qū)大國土耳其突發(fā)軍事政變,西方國家紛紛在人權問題上向土施壓,。土耳其方面有人指責美國是這次未遂政變的幕后主使,,土美關系趨冷。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捕捉到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釋放的“求和”信號并作出積極回應,,受俄戰(zhàn)機被擊落事件影響而幾乎全面停滯的俄土關系回暖并持續(xù)升溫,。
在3個月之內,化敵為友的普京和埃爾多安實現(xiàn)互訪,。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俄土雙方于伊斯坦布爾簽署了關于合作修建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協(xié)議。
在近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時常因過境天然氣價格問題而鬧得不可開交的背景下,,“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不僅具有極大的市場價值,,還將發(fā)揮獨特的戰(zhàn)略制衡作用。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既可降低俄羅斯輸歐天然氣受烏克蘭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可提升其對歐洲能源市場的影響力乃至控制力。
反導與東擴之爭
2016年,,北約在中東歐地區(qū)的反導系統(tǒng)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美國設在羅馬尼亞的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tǒng)正式投入運行,設在波蘭的陸基“宙斯盾”反導基地同時開工,,預計將在2018年建成,。北約進一步擴容,向黑山敞開大門。北約華沙峰會出臺一系列威懾俄羅斯的措施,,其中包括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部署多國部隊,。北約在反導和東擴問題上繼續(xù)對俄羅斯圍追堵截、步步緊逼直至屢屢觸碰俄羅斯的“紅線”,。
作為回應,,俄羅斯宣布在瀕臨波羅的海的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部署S-400防空導彈系統(tǒng)和攻擊地面目標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同時,,俄軍方還決定增強南部軍區(qū)和西部軍區(qū)軍力,,用于對抗北約在俄羅斯邊界國家的軍事部署。
此外,,盡管烏克蘭危機看似逐漸退出了公眾視野的焦點,,不過遠未到可以終結的時候。德國與法國繼續(xù)致力于推動俄烏兩國落實新明斯克協(xié)議,,然而“諾曼底模式”會談至今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美歐六個主要西方國家一致決定延長對俄制裁。
圍繞著烏克蘭東部地區(qū)的特殊地位這個關鍵性問題,,俄烏依然互不退讓,。俄羅斯堅持要求烏克蘭政府與東部武裝協(xié)商制定特殊地位法,而烏執(zhí)政當局堅稱這一問題根本就沒有協(xié)商余地,。專家分析認為,,如果俄烏兩國無法彌合這個根本性分歧,那么烏克蘭政府與東部武裝就連起碼的協(xié)商基礎都還無從談起,。
無論是中東歐地區(qū)軍事對峙的強化,,還是烏克蘭問題的僵局難破,從本質上來說,,在這一地區(qū)的博弈與反導和北約東擴之爭有聯(lián)系。
其實,,當年在北約實施東擴之初,,俄羅斯國內各界對此曾經存在不同意見。當時向西方靠攏的自由派人士甚至一度希望俄羅斯也加入北約,。時過境遷,,隨著北約東擴的不斷推進,俄羅斯明顯感到自己的戰(zhàn)略空間受到擠壓,、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俄羅斯的立場也變得越來越明晰并趨于強硬。
不確定性和可預見性
明年初,,候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將入主白宮,。特朗普與普京都不同程度地相互表示了好感。美國新政府能否像普京所希望的那樣與俄羅斯開展“基于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對話”引人關注,。
畢竟,,諸如“當選后要與俄羅斯改善關系”等承諾只是特朗普在特定時期的“競選語言”而已,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在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總統(tǒng)之后,,也許就該換一種“語言”說話了。
反觀以往的幾屆美國總統(tǒng),,從克林頓到小布什再到奧巴馬,,在當選之時都曾不同程度地對發(fā)展與俄關系表達了信心,可最終又都不得不在極度的失望之中放棄重啟兩國關系的努力,。特朗普這位白宮新掌門到底將如何與普京過招,,也只有在他真正“當家”之后才可能趨于明朗。
當然,,盡管俄羅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目前還處于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但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應對歐洲難民危機,、維護網絡安全與核不擴散等問題上,,雙方都將不可避免地進行磋商與合作。
可以預見的是,,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時候,,美國無法接受有朝一日與俄羅斯平起平坐。而這勢必將與俄羅斯謀求重返世界一流大國地位的宗旨發(fā)生沖突,。最新版的《俄羅斯聯(lián)邦外交政策構想》就直言不諱地指出,,俄羅斯不會容忍軍事、政治,、經濟等任何形式的壓力,。
可以看出,俄羅斯將繼續(xù)其謀求重新架構歐洲安全體系的努力,。由于存在著一些幾乎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西方國家從來就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也從來就不曾準備真正接納俄羅斯,。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系將繼續(xù)呈起伏不定狀態(tài),并可能產生新的矛盾和風波,,不排除由此引發(fā)激烈碰撞的可能,。
編輯:曾珂
關鍵詞:俄西多方博弈 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