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讓病人有尊嚴地離去 80歲生命“擺渡人”談臨終關懷
記者手記
這就是醫(yī)者仁者
為深入了解周克明,記者要來了簡陽市人民醫(yī)院11月的早餐打卡記錄,。
30天,、22個工作日,周克明有25天在醫(yī)院用早餐,,最早的一次打卡時間為7點03分,,最遲的一次也是7點38分,。
“大徒弟”、胸外科主任醫(yī)師張同欽勸他,,你是“老輩子”,,多休息下嘛。他說,,病人等不得,。
已過退休之年的張同欽何嘗不是這樣,他每年要做700多臺手術,,時常加班,,背雖駝了,卻是手術室里最值得依靠的脊梁,。
如果說這是一種傳承,,周克明帶領大家形成了這樣的風氣。張同欽說,,縫針必須間距相等,、打結要規(guī)范漂亮,,老爺子這些“匠人”般的嚴苛要求令他終生受益,。
對于“師傅”晚年投身農村臨終關懷,張同欽一點不感到意外,。周克明尊重生命,,他救了很多人,看病不管錢財多少,、地位高低全部一視同仁,。患者要他的手機號,,從不拒絕,。
有時他到醫(yī)院門口的飯館用餐,結賬時發(fā)現被認識他的患者或家屬搶先買了單,,次數一多,,他就改變方式,吃飯先付錢,。也有患者追到他家里送東西,,錢肯定不要,土特產實在推脫不掉,,他就回贈價值更高的營養(yǎng)品,。
我們問他,長期接觸死亡,,是否對自身造成影響,?他坦然一笑,如果他(她)沒有走上自殺的路,是有尊嚴地離開,,家屬也不至于那么傷痛,,我其實是很高興的。
臨終關懷,,自己還要貼錢,,但周克明的子女們支持他的選擇。大兒子說,,你掙的錢你負責用完,,不用考慮第二代第三代。
周克明有種緊迫感,。農村臨終關懷涉及的相關藥品能否納入醫(yī)保報銷,、財政如何支持三級體系、患者和家屬怎樣更好配合等問題,,都關乎相關政策的制定,,也關系到他的“事業(yè)”今后能否在更廣大的農村成為常態(tài),他停不下來,。
又一個周三到來,,周克明帶著藥品和“寧養(yǎng)關懷病人隨訪記錄”下鄉(xiāng)了。那個頭發(fā)染得烏黑,、身著穿了20多年的風衣,、打著領帶的老者,總讓人感動于他追求了一生的格言:“我的心臟,,為社會進步而跳動,;我的血液,為人類健康而奔流,?!?/p>
編輯:梁霄
關鍵詞:絕癥 癌癥 農村 死神 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