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多國專家學者批評美歐日等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規(guī)定,,世貿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于12月11日終止,,即從此之后,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不能再采用第三國價格來計算傾銷幅度,。然而,,美歐日等世貿組織成員對這一問題表態(tài)含糊其辭,企圖繼續(xù)使用“替代國”做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國際人士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成績斐然,,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美歐日等少數(shù)世貿組織成員拒不履行議定書應有義務是“逆全球化”之舉,,違反了世貿組織法律,也損害了國際法治精神,,與其一貫標榜的契約精神背道而馳,。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已發(fā)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升級,制度改革與時俱進,,開放意識不斷提升,。倫敦卡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菲力普認為,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中國對世貿組織的發(fā)展,、推動成員之間的經貿關系做出了積極貢獻,其市場經濟地位理應得到承認,。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的經濟發(fā)展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巴里·博思沃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歐日不愿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民粹主義政治促成的決定,違背了這些國家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所作的承諾,,更不應以之為借口稱中國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而對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
15年來,,中國不僅實現(xiàn)了自身經濟,、貿易體量的雙增長,也成為全球經濟穩(wěn)定的“壓艙石”,。瑞典《今日工業(yè)報》日前刊文呼吁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報道稱,盡管部分機構警告,,一旦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導致350萬就業(yè)崗位消失,,但更應引起注意的是,削減現(xiàn)有貿易壁壘可以使工業(yè)界從廉價商品中獲益,。預計屆時歐洲從中國進口總量將提升17%至20%,,相關產品價格可以下降1/5,這將惠及那些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歐洲本土生產商,。
瑞典倫德大學學者薩達特·布萊特尼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始終積極履行自身責任,,根據世貿組織相關規(guī)定深化改革,僅僅以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為例,,中國的進步有目共睹,,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行為“無理而蒼白”。審視歐盟貿易政策不難發(fā)現(xiàn)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正日漸濃烈,,南歐部分國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正是這種趨勢的體現(xiàn)。
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市場業(yè)務部中國組負責人成玉麟認為,,中國通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逐漸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取得的成績世界公認,。就連世界銀行在其網頁的中國概況描述欄中也陳述道,,中國已從中央計劃經濟體轉向了市場經濟體。數(shù)據顯示,,2015年中國超過97%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超過60%,已高于國有經濟的比重,。今年1月—11月,,中國民營企業(yè)出口占全國外貿出口的46.1%。中國對外出口貨物總貿易額中,,大部分出口價格主要是由非公企業(yè)按國際市場價格來決定的,。中國最近幾年還大幅擴大了對外開放的投資領域。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動作,。
丹麥《貝林時報》評論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市場經濟地位一直得不到歐盟等承認,。歐洲部分國家和企業(yè)希望維持現(xiàn)狀,將經濟問題政治化,。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與其作為一個全球主要經濟體和重要參與者的角色極不相符,。
早在2005年,澳大利亞,、韓國就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從中切實獲益。澳大利亞商務論壇首席執(zhí)行官雷·埃文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澳中兩國貿易額實現(xiàn)飛速增長,,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諸多行業(yè)從這種強大的伙伴關系中受益。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中國市場,,其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僅將影響雙邊經貿關系,也會對世界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可謂兩敗俱傷,。
一些世貿組織成員違背國際貿易規(guī)則將得不償失
歐盟準備在原本協(xié)商議定的12月11日之后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繼續(xù)在反傾銷調查中采取“替代國”做法,比利時范貝爾—貝利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讓—弗朗索瓦·貝利斯對記者表示,,這種出于政治目的的做法“明顯違背國際法和國際貿易規(guī)則的精神”,。
貝利斯認為,歐盟的做法完全出于“一己私利”:歐盟產業(yè)競爭優(yōu)勢正在不斷下滑,,而作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進入歐盟的產品已涉及各個領域。對于歐盟來說,,尤其是歐盟區(qū)域內相關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來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意味著中國產品將更大量地涌入歐盟市場,這可能會使他們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因此,,他們更傾向于升級貿易保護體系來保護自己眼前的利益,卻沒有看到這一舉措給提升自身行業(yè)競爭力和推動區(qū)域內經濟增長帶來的威脅,。這種“短視”行為其實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歐盟害怕失去‘替代國’條款。尤其是那些受這一機制保護的領域,,例如鋼鐵行業(yè)”,。
“中國受這項歧視性反傾銷條約制約已長達15年之久,而且所有人都清楚15年是限期,?!必惱拐f,“在15年過渡期這個問題上,,各方曾有過共識,,美國和歐盟都曾發(fā)布報告稱,,‘替代國’做法只維持15年,。當這一期限真正來臨時,所謂的‘市場扭曲’標準明顯是對‘替代國’的變相沿用,,違反了世貿組織規(guī)則,。”他強調指出,中國完全可以依據世貿組織規(guī)則對歐盟等提起爭議申訴,,“這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我相信如果中國申訴,歐盟等將會敗訴”,。
比利時VVGB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颂亍じ窭蛩宫斅蓭煂Ρ緢笥浾哒f,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產品發(fā)起反傾銷調查時,,必須按照世貿組織通行規(guī)則,,以中國企業(yè)的價格和成本為基礎,確定傾銷幅度,。這是中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應該享有的權利,,也是其他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義務。歐盟試圖通過新的立法變相延續(xù)原有做法,,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對世貿組織權威性的公然蔑視,,也是對國際法治精神的嚴重踐踏。
“德國呼吁所有的歐洲國家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當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不斷進行對外投資、提高國際競爭力時,,歐洲卻對它們緊閉大門,。”聯(lián)合國貿易和發(fā)展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德國財政部前國務秘書海納·弗拉斯貝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真正對中國有研究,會發(fā)現(xiàn)在過去10年中,,中國人均工資上漲,、貨幣升值,讓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某種程度上失去了固有的競爭力,。盡管如此,,西方國家還是始終將中國視為廉價勞動力輸出國,認為中國在某些方面存在不正當競爭,。這種觀點對中國而言,,是絕對不公平的。他指出,,德國反而是以壓低工人工資來保證自己的行業(yè)競爭力,。多年來,企業(yè)在國家政府的幫助下壓制工會的要求,,保證工資低微的漲幅,,人為增加德國在歐洲的行業(yè)競爭力。“事實再明顯不過,,歐洲所謂的自由貿易定義純屬虛構,。只要愿意,他們不但可以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粗暴地無視自由貿易的定義,,而且還用自由貿易的定義去否定別人的市場經濟地位,。”
智利發(fā)展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李昀祚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再加上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和貿易形勢復雜,。復雜形勢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加凸顯,,“中國是世界經濟版圖上的重要構成部分,,少了中國,就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本報倫敦,、華盛頓、斯德哥爾摩,、東京,、布魯塞爾、首爾,、堪培拉,、柏林、圣保羅12月10日電 記者黃培昭,、王如君,、黃云迪、田泓,、吳剛,、任彥、馬菲,、李鋒,、馮雪珺、侯露露)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多國專家學者 美歐日 違反世貿組織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