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社區(qū)人文軟實力
你離文化圈,,只有十分鐘
吃過早餐,,孫寶貴和往常一樣,,乘坐4站公交車,,來到營口鲅魚圈市民活動中心,,先玩踏步機、再打羽毛球,。
孫寶貴是哈爾濱人,,退休后和幾個朋友來到營口鲅魚圈居住?!斑@里所有活動不花錢,,我每天玩2小時,,雷打不動。營口不僅氣候好,,而且文化氛圍好,,廣場文化、圖書館,、大劇院……各種活動都很贊,!”
孫寶貴對當地打造的“十分鐘文化圈”贊不絕口。如今,,不僅是鲅魚圈,,在西市區(qū)、站前區(qū)……整個營口市近年來在公共建設中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十分鐘文化圈”已經普及,,居民從家中步行10分鐘內,就有文化活動場所可休閑娛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0分鐘,,就有大型活動設施,滿足了各類文化活動需求,。
加大投入:乘坐公交車10分鐘,,就能到達綜合文化活動場所
白成彤是內蒙古包頭人,5年前退休時和老伴搬到了鲅魚圈,。
都說“少不離家老不挪窩”,,人到60,異地買房,,重新安家,,孩子一萬個不放心。沒想到,,老白過得很開心,。
日前,記者見到他時,,老白正在鲅魚圈市民活動中心的老年人大學,,指揮著30多人的民樂隊,排練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那手勢有板有眼,、像模像樣?!盎旧咸焯靵?,這里場地好,還免費,,關鍵是湊得齊人手,?!卑壮赏f,“在老家不敢想能有如此豐富的文化活動,。人就是個群居動物,,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鄉(xiāng)也就成了故鄉(xiāng),?!?/p>
這座建筑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活動中心,從棋牌,、球類到音樂,、美術,全部文化活動幾乎都是免費的,。這是鲅魚圈每年補貼100多萬元扶持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活動中心不僅開辦供老年人學習的繪畫,、舞蹈,、手工藝品制作等各種課程,還有供居民免費使用的各種文體設施?,F(xiàn)在,,每天都有近千人像上班一樣準時來。
文化讓他鄉(xiāng)人有了歸屬感,,本地人有了幸福感,。在鲅魚圈區(qū)圖書館,記者看到,,借閱圖書的讀者絡繹不絕,,讀者在電子借閱設備前就可完成自助圖書查詢、借閱,、還書等業(yè)務,。10月15日,恰逢周末,,二樓閱讀區(qū)內,,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這里閱讀,一人一桌,,臨窗閱讀,。
在站前區(qū),記者了解到區(qū)內的34個社區(qū)有26個文化廣場,,其中兩年新建社區(qū)小廣場21個,,總面積達3萬余平方米,,每個社區(qū)小廣場都配有電腦,、數碼相機,、多功能大屏幕、音響等現(xiàn)代設備,。該區(qū)宣傳部副部長韓陽介紹,,站前區(qū)居民從家中出發(fā)步行10分鐘,就能在轄區(qū)找到合適的文化活動場所,;從市區(qū)任意一點出發(f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0分鐘內就能到達區(qū)域性綜合文化設施地。
城市名片:開展持續(xù)性強的文化活動,,推廣城市形象
營口是渤海北岸的一座濱海城市,,是我國較早的開埠港口,經濟活躍,、文化氣息濃厚,。“文化可以增添城市魅力,,提高百姓福祉增加幸福感,。”營口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王笑柳說,。
秋夜的鲅魚圈,海風漸涼,。27萬平方米的世紀廣場上,,人潮如水。廣場舞,、大秧歌,、輪滑隊、太極扇……各種團隊穿著各自的隊服,,在廣場上各展風采,,總數不下4000人。居民王彩霞跳完一曲廣場舞后告訴記者,,她今年69歲,,只要天好,每天都要到廣場上跳會舞,?!霸圻@個城市,不管是外來的還是本地的,,不管是老的還是少的,,不管是有文化的還是不認字的,都老喜歡了,!”
在鲅魚圈區(qū)文體局局長張靜賢看來,,群眾文化成為鲅魚圈的閃亮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多年來,,鲅魚圈區(qū)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從1995年至今,連續(xù)舉辦22屆“中國·營口望兒山母親節(jié)”,,結合當地的風景名勝區(qū)望兒山,,面向全國宣傳母愛文化,以此傳承優(yōu)良家風,;連續(xù)17年開展鲅魚圈廣場文化月活動,、連續(xù)10年舉辦“遼寧冰雪溫泉旅游節(jié)”,這些持續(xù)性強的文化推廣活動,,使得鲅魚圈的文化品位,、文化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向全國乃至世界擦亮了城市名片,。
而當地也有意識扶持培養(yǎng)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樣式,。蓋州、鲅魚圈作為遼劇的發(fā)源地,,近年來在當地成立了遼劇藝術團,,在文化部門的支持下,遼劇藝術團創(chuàng)作了30余部新作品,,題材大多選自當地群眾耳熟能詳的身邊小事,,劇團成立以來,已演出150多場,,廣受群眾好評,,多次獲獎。今年,,還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地方戲劇展演,。
文化實力:小投入大受益,文化建設與經濟發(fā)展形成良性互動
10月12日下午,,在南湖社區(qū),,萬寶琴正在領著老姐妹們排練大秧歌。談起感受,,64歲的萬阿姨說:“退休了沒有一點失落感,,我們這些人也沒有空巢老人的煩惱,更沒有賭錢啊,,東家長西家短的那些爛芝麻事兒,。沒工夫扯!”
在鲅魚圈市民活動中心主任欒麗萍看來,遍地開花的群眾文化活動作用巨大,?!耙恍├夏耆耍绕淇粘怖先?,一大早坐公交車就到這來活動,打牌聊天,,人們之間的交流多了,,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少了許多?!?/p>
鲅魚圈區(qū)管委會負責人認為,,群眾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成風化人,、潤物無聲,;同時,培育群眾文化本身也是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
丁屯社區(qū)共有居民1.4萬人,幾個城郊村動遷進城,。農民變市民后,,很多人不適應。72歲的原村民劉興才說,,剛進城時,,社區(qū)打架斗毆、賭博層出不窮,。這幾年,,社區(qū)建了文化活動站,組建了樂器隊,、秧歌隊,、廣場舞隊。參加文體活動的人多了,,打架賭錢的人少多了,。
王笑柳說,“對于文化建設,,營口市委認為這是小投入,、大產出,當前投入,,長遠受益,,與經濟發(fā)展形成良性互動。對文化的追求,在營口已從百姓的自覺上升為黨委,、政府的自覺,,納入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盤子里?!?/p>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文化圈 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qū)人文軟實力 綜合文化活動場所